温州市鹿城区探索蒲鞋市街道“微改造、精提升” 推进城市有机更新


发布时间: 2023-07-28 14:44 信息来源: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浏览次数:

近年来,温州市鹿城区蒲鞋市街道针对旧城区更新存在的“无地干事、无钱办事、无人管事”难题,以“微改造、精提升”为抓手,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以存量更新方式推动城区结构优化和品质提升,较好地平衡了经济利益、社会利益和环境利益之间的关系,探索出一条城区品质提升与民生福祉增进相得益彰的新路子。目前,该街道已引入社会资本超2.35亿元,盘活社区资金超2000万元,打造特色片区3处,改造城市边角地6处,完成21个老旧小区“微改造”。

因地制宜,创新“留改建”分类更新模式

坚持“宜留则留”,延续传承。充分尊重旧城区独特的文化根基和历史进程,最大限度保留旧城区特色建筑和空间格局,延续城市特色风貌和城市记忆。比如,位于学院中路263号的小坝坊项目,原地块规划管理无序、布局结构混乱、基础设施缺失、环境卫生和消防安全等问题突出,群众改造意愿强烈,但由于紧邻塘河水系,拆迁征收后仅能布局绿化,难以收回成本。对此,该街道采取“系统征收、征而不拆”模式,以存量安置房源置换方式将居民迁出,对原住宅以落架大修方式予以加固,保留具有传统特色的建筑材料和肌理,并植入音乐、文化、餐饮等业态,打造成“小坝坊”音乐主题慢生活街区,变“城市乱点”为“消费热点”。目前,该街区已吸引民间投资1亿元,入驻商家近30家,月营业额超600万元。

坚持“宜改则改”,凤凰涅槃。推行小规模、渐进式有机更新和微改造,采取“绣花”功夫对旧居住区、旧厂区、旧商业区等进行修补、织补式更新,通过疏解、腾挪、置换、租赁等方式发展新业态、新场景、新功能。比如,双井头片区作为典型的旧城区城中村,涉及商户住户多,征迁成本高,政策处理难度大。对此,该街道引入社会资本将该片区整体改造提升成文旅街区,并推行“征租并举”模式,根据住户意愿,征收、等值置换商铺66家,租赁商铺10家,业态引导商铺144家,缩短了乱点整治周期,减少了政府征迁成本。

坚持“宜建则建”,盘活用活。充分挖掘可能“沉睡”的存量资源,精准谋划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项目,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比如,温瑞大道拓宽改造工程完成后在民航路91号留下一小块闲置空地,该地块紧邻主干道、老旧小区且地形狭长,难以开发利用。对此,该街道科学规划商圈业态,吸引海归青年投资3500万元打造“城市岛屿”文化创意聚合体,累计营收超3000万元。

业态引导,布局“烟火气”城市特色商圈

彰显特色,挖掘市井“烟火气”。结合各片区最突出特色风情、主导产业、文化内涵开展“微改造、精提升”,将传统烟火气息和现代城市生活融合拼接,还原地道市井烟火消费场景,避免同质化竞争。比如,在日均人流量超2万人次的双井坊打造毛血旺餐厅、卤味老馆等小吃地摊18家,重启旧戏台改造形成脱口秀剧场8个;在两面环河的“小坝坊”培育主打河边围炉煮茶与游船体验的全国连锁品牌,每日最高吸引客流超500人;基于学院路原有的“鲜花经济”,在“城市岛屿”引入5家婚庆公司,打造高端婚庆产业链。

强化引导,摒弃不规范经营。以“刚性监管+柔性执法”为抓手,引导商户规范经营,推动市井经济“去芜存精”。比如,对于历经19次整治仍无法取缔的双井头马路菜场,转变思路,联动综合行政执法中队对商户实施成片顺序监管,有效清理占道经营“钉子户”,并引导144家经营户成立协会,保障市场保洁、垃圾清运与地面清洗。

注入活力,遵循市场新需求。特色片区改造项目均充分考虑市场需求,所涉房屋装修及新建、业态招引、日常维护等均以民间资金为主,全程依托市场检验投资收益回报。比如,双井坊项目以低至13.2元/㎡的月租金,吸引民间投资超1亿元。

整合资源,打造“创收式”长效运营体系

盘活资源,实现自我造血。探索小区“交通微循环”改造,出台《小区交通微循环改造及运行指导意见(试行)》,在明确标准、设置道闸、划定区域、监管资金的基础上,利用老旧小区公共空间向外提供有偿停车服务,收费均用于小区环境改善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目前,该街道各社区已实现“交通微循环”全覆盖,累计施划车位5141个、增收1373万元。

让渡收益,留住社会资本。针对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存在的小而散、周期长、回报低问题,充分挖掘停车位、充电桩、闲置物业、广告位等经营性收入来源,让渡部分小区收益,以丰厚投资条件打消社会资本顾虑。比如,该街道锦园社区利用小区闲置物业,引入社会资本打造6个新能源共享车库,建成电瓶车智能充电桩500多个、新能源汽车充电桩15个,收益由投资企业赚取,社区仅抽取每度电0.2元分成。

创新机制,推动强社惠民。针对社区基本户收支模式受限、建设资金不足等问题,探索在芳园社区注资100万元成立全省首家社区独资公司——温州街芳亲社区服务有限公司,由社区书记担任公司法人,社区财务会计兼任公司财务管理,街道纪工委介入资金监管,全部盈利反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有效解决了社区集体经济“谁来发展、靠什么发展、怎么发展”等问题。

党建统领,构建“政企民”多元共治格局

党建引领。充分发挥红色引擎作用,在街道党工委新设“红色管家”办公室,将原归口城管、房管条线的物业管理职能调整为组织委员分管。将落实物业管理模式作为老旧小区改造的前提条件,出台《蒲鞋市街道老旧小区序化管理指导意见》,建立老旧小区长效管理机制。

居民自治。围绕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城市有机更新项目,由社区党委牵头组织开展协商实践活动,吸纳居民参与项目谋划、运行、评估全过程。探索街道社区兼职委员制,吸纳机关干部及小区业委会党员担任社区党组织兼职委员,推动居民从“不服管”向“争着管”转变。

社会共治。引导企业、社会组织等主体围绕居民需求迫切、政府难以兜底、市场不愿介入的领域,以商业化逻辑完善针对性产品和服务供给,大力发展“社区商业+旅游”“社区商业+文创”“社区商业+康养”“社区商业+居家”等新业态,推动经济效益和社会公益相融互促。目前,该街道已与鹿城农商银行、去茶去餐饮公司等6家企业组织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实现党建支部共建,合作建设运营“邻里食堂”“社区面馆”等社区食堂7个,打造小区巴士20班次,今年以来已实现营收554.6万元。(温州市住建局、鹿城区蒲鞋市街道 供稿 编辑 蔡璟瑾)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