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城管局推进城市排水防涝治理工作 |
||||
|
||||
近年来,根据国务院城市内涝治理工作意见和市政府部署要求,杭州市城管局紧紧围绕“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目标,抓实抓细城市内涝治理、防汛排涝工作,保障城市基础设施安全有序运行。截至目前,已完成全市115处历史积水点和129处汛前问题排查整改。 坚持系统推进,充分发挥内涝专班统筹协调作用 扎实推进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对照中央巡视反馈“河道水面侵占较多、内涝风险点识别不全面、地下空间设备设施和物资配备不到位”等问题,逐项整改销号。一是完成《杭州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修编,按照标准识别内涝防治标准风险区2051.1公顷,其中高风险区203.7公顷。二是排查整改河道“四乱”问题141个;完成7处内涝风险点、154处低洼点整改,且未再发生积水,剩余1处内涝风险点、3处低洼点正结合道路整治整改。三是全市153个市政下穿立交(下穿隧道)、2545个设有地下空间的住宅小区、209个地下商超的防涝设备已配置。 加强内涝治理体系建设。一是完善政策体系。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内涝治理的实施意见》,制定市、区内涝治理系统化实施方案。出台在建工地、住宅小区、市政设施等防涝标准导则。二是健全工作机制。内涝专班实体化运作,建立区专班-市专班-市政府逐级协调机制,开展住宅小区、商超、下穿立交(隧道)、在建工地等专项检查,下发提示单35期、督办单21期,纳入2022年综合考评负面清单。三是抓好任务推进。内涝治理系统化实施方案96项任务,已完成64项。推进市排水防涝规划落地,梳理并实施187项治理任务三年行动计划。 聚焦主责主业,积极履行城管部门防汛排涝职能 排查整治隐患。一是128处历史积水点,已销号115处,其余13处落实汛期应急处置“一点一方案”。汛前排查问题133处,已整改129处,其余4处均已落实度汛方案。完成第一轮清疏养护作业6771公里。二是组织编制涉亚32个场馆、80个宾馆和204条通勤道路的内涝防治“一馆一方案”“一路一方案”,落实人员、物资、设备保障。 强化应急保障。一是储备应急力量。全市城管系统共储备大型排涝泵车40辆、抽水泵300余台、沙包(草包)10万只、支撑架4万多个,排涝能力达12.06万立方/小时,超省定8.01万立方/小时的要求。二是加强应急处置。根据气象预报做好河道预排预泄,以道路为应急单元,配齐单兵等可视设备,落实“一点一方案”,确保第一时间处置道路积水。三是加强部门联动。与应急、林水、交警等加强信息共享和协同联动,积极做好汛期泄洪排水、积水桥涵隧洞封道等工作。 推进数字赋能。承担浙江省城市基础设施安全运行监测内涝试点,坚持平战结合,围绕“精准预警,高效处置,多跨协同,闭环管控”目标,打造内涝预警平台(一期)。一是雨量、水位自动报警。1600个雨量站、160个河道水位站达到阈值后自动报警。共享10万余路监控视频,实时查看。二是积水提前预警。会同气象建立以雨量与分区排水能力为单元的预警模型,通过气象网格预报,试点道路积水提前1小时预警。三是问题闭环管理。汇集养护人员、数字城管、交警等多渠道发现的积水问题,统一进入平台交办反馈,实现全流程闭环管理。(杭州市城市管理局 供稿 编辑 蔡璟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