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县“三生融合”促城乡风貌展新颜


发布时间: 2023-07-05 15:25 信息来源: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浏览次数:

海盐县通元一秦山“共富示范”县域风貌区已列入浙江省2023年第一批城乡风貌样板区名单,串联丰义村、雪水港村、丰山村、北团村、永兴村等5个行政村。近年来,该风貌区始终牢记2006年1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来海盐调研时提出的“三个示范”重要嘱托,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理论,全景诠释对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持续探索。该风貌区围绕“川上田园,美丽蝶变”总体定位,依托群山、矿坑、河湖、田园等自然禀赋,推进“资源整合、共建共享”,擘画城乡融合、产业振兴、共同富裕的城乡风貌新画卷。

产业先导,三产融合筑牢共富压舱石

一是奠定农业基础,科技赋能绿色农业。作为海盐唯一的农业经济开发区,近年来,通元镇建成包括丰义村、雪水港村在内的高标准绿色农田6000亩以上,牢牢端住粮食安全饭碗,同时形成观光示范田,增添农旅元素。以融禾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智慧农业试点的智慧连栋大棚培育番茄、生菜、网纹瓜等作物110亩,实现年产值1000万左右。此外,华维节水灌溉、北山北农场、山前乐郊本草园、联丰茶场智慧茶园等项目建成运营。

二是推动工业转型,探索低碳高效发展。风貌区通过关闭石矿、腾退污染企业、农房搬迁集聚,创新建立抱团发展、盘活资产、转型升级“强村三法”。主动参与镇集体经济抱团发展项目,向镇小微企业创业园项目分两期入股资金240万元,每年可新增经营性收入24万元。利用废弃矿坑泥土回填、建设用地复垦等,创造增收520余万元;搬迁整治小绣花、小毛纺、小服装等企业,推动7家规模企业转型入驻工业园区,年产值达5亿元。

三是促进文旅融合,拓宽村民增收渠道。2020年,雪水港村获评AAA级景区村庄称号。2022年半年度、全年度,丰义村发展质量均列嘉兴市全市81家3A级景区村庄首位。创新采用“镇+村+运营主体”三方合作机制,即乡村旅游公司入驻镇村所辖景区村庄,全方位挖掘农文旅资源禀赋,大力推广灶头画、米酒酿制技艺等“非遗”系列文创产品,深度融合城镇建设,助力通元镇成功创建浙江省“非遗主题小镇”。在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进程中,提供更多就业岗位,让不少村民在家门口赚起“风光钱”。2022年,丰义村、雪水港村全年游客接待量达7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300余万元,同比增长22.06%。

聚焦民生,共治共享唱响共富主旋律

一是党建引领,创新基层服务方式。重点关注未来治理、未来邻里、未来健康等未来乡村九大场景。2014年,雪水港村试点党员联户工作,目前已形成“村党总支-网格支部-微网格-党员(党群)中心户-群众”五级架构,通过党员带头,实现高效扁平化自治,提升服务质效。创强村落数字治理。率先在全县试点“微嘉园”应用,建立“嘉园卡”积分赋能机制,将垃圾分类、环境整治等重点中心工作纳入积分范畴,运用数字平台结合睦邻客厅实现线上线下协同治理。目前,全村“微嘉园”用户1206人,户均覆盖率达100%。

二是邻里共享,推进农村集成改革。创新打造省农村综合改革集成建设试点——三宜农村未来社区建设项目,盘活乡村民俗特色文化资源,建立乡村智慧物流体系,打造未来邻里中心、乡村智能会客厅、乡村聚客共享礼堂等项目20余个,数字乡村实验室、雪水港村家宴中心等项目有序推进。连续多年举办长三角“茶香丰义”茶艺师职业技能邀请赛、乡村音乐节、茶园亲子采摘等活动,基层文化与本土产业的融合延展,催生出新的“流量密码”。

三是关注健康,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通元镇也始终“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建成居家照料中心、村卫生服务站、健康e站等公共配套设施。打造数字医疗新生态,与华数广电开展合作,实现通过机顶盒进行远程在线诊断功能,实现足不出户就能问诊。同时开发智能手环穿戴设备以及智能化水表等设备,对老人进行实时健康监测,全面保障村里老人健康。

生态优先,护美山水书写共富新蓝图

一是实施全域整治,展现风貌区生态美景。坚持“两山”理念,整合丰山山体、丰山山洞、月湖矿坑、村落河道等资源,打造丰山探幽、沙洲观鹭、山居问茶等特色“八景”乡村旅游环线。改善丰义村与雪水港村连接村道沿线立面与环境,推进美丽河湖、碧水绕村等项目建设,实现风貌区环境形象焕然一新。依托“梯田茶”风景,举办丰收节等各类农文旅活动,设立茶叶采摘体验项目,引导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迭代。

二是探索生态运营,打造农文旅新兴业态。可持续运营方式。依托丰义村山水景观推动产业链前延后伸,打造民宿、康养、研学游等新业态,通过招引项目、孵化项目方式,引导村民以自办或入股方式参与景区管理,提升村集体经济收入。探索“民房变成民宿”“老房富老乡”农户加盟合作模式,按“一户一院一菜地”吸引村民将闲置民房改造为民宿,实现“互助养老”。推出“观光休闲游” “赏花美宿游”“主题研学游”等10余条旅游线路产品,吸引一批江浙沪颐养阶层康养度假。

三是发展绿色能源,开启新时尚低碳生活。创新研发“碳画像绿黄红三色图”大数据平台,展示分析碳排放综合情况和新能源利用情况。以出租屋顶的方式参与开发光伏资源,拓宽村民增收致富渠道,新建太阳能智慧路灯、光伏路灯、光伏休闲栈道和光伏连廊和V2G充电桩等服务设施。全域推广“土灶柴改电”,让“灶头画”非遗文化与低碳减排紧密结合,截至2021年底,雪水港村年均减少柴火消耗约1040吨,碳减排1058吨,为村民增收近12.6万元,该案例入选全国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及新华社内参。(海盐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供稿 编辑 蔡璟瑾)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