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化县住建局以“口袋公园”小切口体系化打造儿童友好公园 |
||||
|
||||
近年来,衢州市开化县住建局围绕“口袋公园”小切口,打造幸福生活“大场景”。在道路、建筑之间“见缝插绿”,将“金边银角”和“巴掌地块”改造成儿童运动休闲、文化赏娱的幸福场景。儿童友好城市创建以来,共建成14个“口袋公园”,全面提升人、城、境、业融合度,实现市民“推窗可见绿,出门即进园”美好生活愿景。 以“公园+社区”理念打造市民后花园,将绿生态植入儿童服务圈。聚焦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公园绿地空间,围绕“把公园建在儿童家门口,让绿地走进城市慢生活”目标,顺势而为设计、因地制宜建设。通过打造社区“后花园”,补充社区公共户外活动场地不足。其中城西社区的城西市民公园和南湖公园儿童乐园作为“桃源未来社区”的核心场景之一,配套设施相对完善,已逐渐成为“社区儿童友好集散中心”,吸引周边大量适龄儿童聚集开展休闲娱乐、学习互动。儿童友好城市创建以来,已在荷花社区、城西社区、芹南社区、岙滩社区四大社区核心住宅区300米服务半径内配建口袋公园14个,总投入约770万元。 以“公园+活动”理念打造儿童游乐园,将绿空间融入儿童生活圈。围绕公园绿地综合性功能,布局公共活动空间,推出“公园+娱乐互动”“公园+学习教育”“公园+休闲健身”等组合,将自然宣教、娱乐锻炼等设施融入公园绿地建设,完善公园服务力。县域内14个口袋公园中,超半数已结合场地条件设置组合儿童攀爬滑梯、摇摇马、秋千、旋转木马、攀岩墙、攀爬屋、攀爬洞、象棋、围棋及健身器材等娱乐健身设施,累计进行适儿化改造约4400平方米。如御龙口袋公园、玉屏公园儿童乐园作为既有公园改造项目,300米范围覆盖国庆村、岙滩村2个城中村,将“均等化、适儿化”改造作为底层脉络贯穿公园全生命周期,为周边居民和城中村村民提供儿童友好普适化服务,提高绿色社会发展的和谐值,着力夯实宜居生态底板。 以“公园+公益”理念打造共治实践地,将绿意识导入儿童成长圈。围绕社会共建共享,布局公益宣教活动,探索社会力量参与口袋公园建设管理的可持续性,推动城区、社区、校区的品质提升,共同打造“共建、共享、共治”的国家公园城市。注重集思广益,推进身边公园“一起建”。在口袋公园选址、规划建设之初,通过“儿童点、我们建”、“百姓评、我们改”等活动,广泛征求儿童意见和建议,充分满足儿童多样化需求,切实把口袋公园建成儿童满意的公共空间。注重宣传教育,开展公园认知“一起长”。通过组织适龄儿童进行苗木种植互动教学、现场挂牌树种,种植时令花卉等多种形式的科普教育,充分激发儿童“活泼+跳跃”思维,让城市的“小改变”成为儿童的“大幸福”。今年以来,县住建局联合县妇联、县教育局等单位组织开展“让儿童认知自然·点亮未来”、“春风十里·趣野出游”和“众生的地球·探植物秘密”等活动4次,覆盖约1200个家庭、2360人次。(开化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供稿 编辑 蔡璟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