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积极推进共富风貌驿建设 由点及面绘就全域大美新图景 |
||||
|
||||
为进一步深化推动城乡风貌整治提升工作,湖州市大力推进小微空间“共富风貌驿”建设专项行动,系统梳理各类闲置低效小微空间51处,通过功能复合、植入文化、联动共富等方式,投资约2.1亿元打造出32个风貌和谐、辨识度高的共富风貌驿,为550余万人次提供文化体验、公共休闲、直播带货等服务,土特产销售额达1450余万元,把风貌建设成果切实转化为人民群众可感可及的共富之路。 科学统筹谋划,全域均衡布局。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结合景区、公园、绿道等人流、物流、资金流集中区域的闲置微空间进行布局设点,在全市域范围内摸排51处闲置土地,按“一地一策”原则,做好分类处置方案。针对风貌区等重点提升区域,设立“132”布局标准,即在1个风貌区内摸排3处闲置空间,落地至少2处共富风貌驿,做到微处布点精准、全域均衡布局,并通过风貌游线将全市风貌驿串珠成链。同时率先推出统一的风貌驿LOGO,明确市级风貌驿的基本要素。 关注民生福祉,优化公共空间。在风貌驿建设中,因地制宜增设群众急需设施,在原来“城市26度驿站”提升中,增配了休息座椅、微波炉、针线包、AED除颤仪等公共设施,为快递小哥、换位工人等户外工作者提供了休息场所。德清“砂村红”共富风貌驿更是融入数字化乡村治理平台的展示窗口和洛舍-阜溪共富风貌游线展示平台,在儿童之家、百姓健身房、烘焙活动室等区域通过电子窗口的展示提高居民互动参与度,建成后吸引约500个团队、2万余人次前来参观游览。 植入主题文化,打造文化地标。按照“一站一主题、一站一文化”原则,充分挖掘湖州丝绸、湖笔、饮茶、书画等文化特色,以历史文化底蕴为支撑,以不同文化内核为侧重点进行驿站建设,建成了“丝绸文化”主题的谷塔风貌驿、“茶文化”主题的陆羽书坊风貌驿、“莫干品牌文化”主题的高峰驿站、“两山文化”主题的余村印象风貌驿、“钢琴文化”为主题的文创湾风貌驿等多种文化主题驿站,由点及面打造湖州文化地标。 联动有机更新,扮靓城乡容颜。结合城市有机更新专项行动,以“留改建”形式更新利用存量空间,建设共富风貌驿,并注重建筑内部功能复合化和外观形态个性化,并加强公共环境艺术的设计,与周边存量建筑风貌协调。如南浔“水乡文创湾”共富风貌驿,由原来南浔古镇内五金大楼改造而来,通过对建筑进行局部降层、里面更新等系统改造方式,植入“古镇+亲子+艺术”跨界融合创新业态,改造形成了南浔古镇里的标志性共享驿站。 聚焦共富主题,激活城乡融合。将共富风貌驿建设纳入品质新湖州、城市更新示范项目,通过植入农产品直播带货、文化艺术体验、公共服务等功能,满足城乡居民实际需求,推进群众物质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如长兴县以风貌驿为载体,联动“长兴鲜”平台供货渠道,帮助本地村民销售茶叶、杨梅的特色农产品,成功帮扶周边420余农户销售农产品640余万元。同时开售直播带货课堂,教会村民农产品直播,据初步估算,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新增收入约520万元,新增岗位90余个。(湖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供稿 编辑 蔡璟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