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黄岩区深耕人文沃土 打造现代文明美镇


发布时间: 2024-01-23 14:31 信息来源: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浏览次数:

近年来,台州市黄岩区美丽城镇建设立足“千年永宁、宋韵文化”根源,坚持“以文塑城、以文惠民、以文融旅”理念,实施文化传承行动,加快城镇人文环境现代化建设,从而推进黄岩文化复兴,打响黄岩文化品牌。

赓续历史文脉

一是加强传统文化保护利用。重点提炼融合宋韵文化和青瓷文化内涵,如屿头乡高质量规划建设宋韵文化园,修缮赵伯澐古墓、黄超然古墓,建设牌坊、文化长廊等景观工程,建立宋服展示馆、宋韵研学基地;持续开展沙埠窑遗址考古发掘,做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申报和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参评工作,推进青瓷博物馆设计、新建龙窑和入口景观提升工程。

二是探索历史文化环境再生。与同济大学等高校在美丽乡村规划设计、历史文化村落修复和乡村振兴示范实践等方面开展合作,邀请院校专家“把脉”黄岩。如屿头乡沙滩村、宁溪镇乌岩头村都是典型的“空心村”,通过利用既有建筑,将破旧、废弃的建筑进行改造,实现整体环境显著改善,吸引年轻人回村创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三是活态传承文化遗产。推进非遗保护基础工程,建设非遗工作室,将文化设施融入其中,以儒学文化、道教文化、青瓷文化为重点,努力推出以非遗为主题的旅游线路和体验项目。如宁溪镇依托“中国节日灯之乡”的产业优势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二月二灯会”、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铜锣”的文化优势,创新“工业+非遗+旅游”的模式,举办“二月二”文化艺术节,将灯会与“中国节日灯之乡”传统产业相结合;澄江街道积极探索“康养+禅修”发展新路径,大力挖掘松岩山净心禅修文化,打造“问禅松岩·养生澄江”康养文化品牌。另外,持续推进重点文物保护工程。沙埠窑遗址成功申报并被命名为国家重点文保单位;完成了国保单位瑞隆感应塔的维修,并报省文物局验收;启动了徐昌积宅修复工程、沙埠窑遗址公园、大有宫修复工程建设等工作。

盘活城镇资源

一是整合存量资源。系统梳理城镇,激活休眠资产,推进供销社、老工商所等国有地产提升改造,实现资源集约利用。如上郑乡盘活闲置土地、矿区资源,全力招商引资,招引华能集团,将投资110亿打造黄岩西部低碳共富绿色发展项目,随坡倾角以“零干扰”柔性支架建设安装集中式光伏电站,并通过棚下种植,实现向二产要一产,高质量打造西部高山农业示范基地。

二是推进改造利用。屿头乡将破旧、废弃的建筑进行改造,“旧粮仓”变身现代化的“LOFT”多功能民宿,闲置的兽医站化为游客服务中心,猪栏摇身一变成简洁雅致的茶室;宁溪镇按照历史记载改造千年直街历史风貌区,恢复宋渠,修复改造沿街建筑,引入老邮电局、手工艺坊、民宿等,打造“古镇不夜街”。

三是活化城镇业态。以“设施嵌入、功能融入、文化代入”理念推动老旧街巷“微改造、微提升”,让历史街区重获新生,激活城镇产业发展动能。如沙埠镇修复古街风貌、引进特色商铺、举办宋韵文旅消费节等系列举措,重现了沙埠“千峰翠色宋源里,梦梁之境亦沙川”的繁华盛景。

塑造文化品牌

一方面,打造特色文化地标。聚焦乡镇发展特色,将文化融入城镇建设,因地制宜打造一批具有黄岩辨识度的特色文化IP。如澄江街道依托蜜橘产业优势,实施柑橘产业振兴、农旅融合互兴、咏橘文化复兴三大计划,做优特色产业,促进农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持续擦亮“橘源小镇”魅力名片;高桥街道打造以米面为农业特色的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引导农户从分散经营走向专业合作,加速建设“米面小镇”;上垟乡梳理整合古道、古建筑等相关资源,活化山地旅游IP,修复车岭古道,与柴古唐斯合作开发总长30公里的上堂山省级森林公园永乐黄古道徒步越野赛道,让游客在涔涔流水、森森树木的青石板路上体验野趣、感受历史。

另一方面,丰富人文精神内涵。如屿头乡以柔川旅游文化节为核心,采用文旅市集的形式,有机融合山水风光、本土美食以及文旅特色,充分展示柔川逸趣和屿头风情,提升了村庄的可看性与可玩性;沙埠镇通过投建大量以体育场地,完善体育基础设施,举办全区首个“村BA”篮球比赛,以篮球为媒介,带动城镇精神文化建设。(台州市黄岩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供稿 编辑 蔡璟瑾)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