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点上创建”迈向“全域推广”!浙江这样推进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建设 |
||||
|
||||
今天下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建设新闻发布会。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厅长应柏平,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王宗明,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李新芳,嘉兴市副市长林万乐出席发布会,介绍浙江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建设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是浙江加快实现共同富裕、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和美城乡的重要载体。 省委省政府从2019年起相继部署推动未来社区、未来乡村、城乡风貌整治提升行动,并将未来社区、未来乡村、城乡风貌样板区三大基本单元列入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标志性成果。 通过四年多来全省上下共同努力,共富基本单元建设已形成全域规划引领、示范项目推进、政策技术支撑、理念模式创新的工作路径,并从“点上创建”迈向“全域推广”,人居环境持续改善,设施功能不断完善,大大提升了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 从“盆景”到“风景”,城乡风貌引领城乡品质全面提升 突出点、线、面协同推进城乡风貌整治提升,全力打造“整体大美、浙江气质”: 聚焦“面上颜值”,让整体风貌更悦人。坚持系统集成,深度推进城乡风貌样板区建设。其中,城市风貌样板区以城市新区、传统风貌区、特色产业区等为主要类型,注重品质共享、有机更新、兴业宜业。县域风貌样板区串联美丽城镇和美丽乡村,注重自然景观空间优化、配套设施完善,打造县域美丽风景带。目前,全省已累计建成272个城乡风貌样板区,择优选树104个“新时代富春山居图”样板区。 聚焦“线上精彩”,让风景串联更宜人。坚持群众有感,加强成果输出,联动各部门打造了一批美丽公路、美丽河湖、美丽田园、美丽绿道等,将星罗棋布的美丽要素串珠成链,筑起美丽城市、美丽城镇、美丽乡村全域共富廊道。全省已累计建成绿道1.92万公里。还会同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总工会,发布了48条省级“共富风貌游线”,为老百姓带来可感可知可游可赏的幸福体验。 聚焦“点上精致”,让节点打造更动人。坚持精耕细作,通过系统性梳理盘活各类闲置低效小微空间,因地制宜复合植入休闲、服务、健身等功能。去年推动落地292个“共富风貌驿”、144个“口袋公园”。这些节点已成为共同富裕的集成窗口、城乡风貌的微观展厅、群众身边的共享客厅。 从“单点”到“全域”,基本单元引领公共服务普惠共享 注重内在提升,加快设施服务配套完善,让老百姓的生活更便利、更舒适: 注重品质生活圈,让公共服务“活起来”。以未来社区、未来乡村建设为载体,突出建设老年人日间照料、婴幼儿托育、医疗卫生、百姓健身、便民商业等服务设施,动态开展城镇社区专项体检,定期发布市县城镇社区建设评价指数,精准推动社区公共服务补短板行动。同时,努力缩小城乡公共服务供给差距,探索未来乡村、未来社区联创联建、结对试点等资源互补路径,推动城镇“5分钟—15分钟公共服务圈”日益完善,农村“30分钟公共服务圈”“2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基本形成。嘉兴市发挥城乡融合先行优势,在全省率先发布“温暖嘉”未来社区、“未来嘉乡”生活圈配置导则,打造20个功能集聚的城乡生活圈,直接受益居民11万余户。 注重“一老一小”,让公共服务“乐起来”。联合7部门印发基本单元“一老一小”场景实施方案、验收标准,指导各地科学合理配置“一老一小”服务场景。目前已建成2460个城乡“一老一小”服务场景,涵盖社区居家养老中心、0—3岁托育、社区食堂、幸福学堂等,让老幼更幸福、朝夕都美丽。 注重常态长效,让公共服务“畅起来”。探索综合运营商+专项服务商协同模式,鼓励传统房地产企业、物业企业向社区综合运营商转型。推动专项服务商实行“网络布局、一心多点”连锁化经营,降低运营成本,让群众得到更大实惠。围绕“低本高效、数据贯通、居民有感”目标,还建设了“浙里未来社区在线”重大应用,实现未来社区“创建全过程监管、运营全过程监测”。 从“独奏”到“合奏”,协同作战引领城乡融合共富共美 坚持基本单元建设与资源、产业以及文旅的交互赋能,下好和美共富一盘棋: 做好“共富+资源”的整合文章。将基本单元建设与城市更新、土地综合整治等载体有机融合,做好资源要素盘整。在风貌整治提升中,以微改造“绣花功夫”让低效空间、闲置用地展现出“小而精”“精而优”“优而特”魅力;在未来社区建设中,统筹挖掘存量空间,努力破解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供给问题。嘉兴市统筹国有存量资产利用,累计整合“边角地”“夹心地”近4.4万平米,通过资产置换、有偿租赁等方式推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落地;在未来乡村建设中,积极推动闲置农房激活。全省乡村累计盘活农房15万宗,实现总价值近170亿元。 做好“共富+产业”的聚合文章。以空间品质提升多元化助推地方产业复兴。通过系列实践,让人去房空的老村落变成游客如织、体验深刻的特色民宿群;让破败衰退的老市场蝶变为电商、零售、展销为一体的公园式商业区;让清空废弃的老厂区转变为创意集聚、个性时尚的文创艺术区。常山县芳村镇以1967年轴承厂旧址为场景突破口,将其改建集旅游、展览文化、食宿于一体的共富综合体,去年接待游客18.8万人次,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107余万元。 做好“共富+文化”的融合文章。将“诗画江南”文化融入基本单元建设中,在城乡门户、景观大道、城市绿道、社区公园等空间植入文化元素,展示文化标识,打造一批城市“文化客厅”、社区“文化长廊”,让文化人人可观赏、可体验。杭州市上城区小营街道在“南宋都市”传统风貌样板区创建中,改建12条韵味街巷,打造古韵小营文化IP和五柳巷文化体验廊道,让市民访客亲身体验宋韵风貌文化魅力。 接下来,浙江将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创新推进机制、完善政策制度、畅通成果转化渠道,持续擦亮共富基本单元金名片。 以更大力度增点扩面。到2025年底,全省累计创建未来社区1500个以上,城乡风貌样板区430个以上,未来乡村1000个以上。 以更广维度提速增效。加强基本单元建设与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美丽浙江建设等深度共建共享,集成各类资源合力,推动产业、文化、生态互惠共生。 以更强担当赋能提级。加快推动城镇社区建设更新条例立法,完善新建、旧改社区公共空间挖潜和设施集成落地机制,推动数字化平台建设与可持续运营有机联动,努力让基本单元成为新时期城乡建设的基本理念、城乡管理的基本模式、城乡治理的基本载体。 省农业农村厅就以未来乡村建设促进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建设工作的相关情况作介绍: 未来乡村以“一统三化九场景”为总体架构,集成推进“美丽乡村+数字乡村+共富乡村+人文乡村+善治乡村”建设,着力构建引领数字生活体验、呈现未来元素、彰显江南韵味的乡村新社区。 2021年以来,浙江通过制定未来乡村建设指导意见、评价办法和建设导引,公布三批次687个创建村名单,到2025年预计建成1000个以上各具特色的未来乡村。目前,全省已建成未来乡村567个,完成投资290多亿元,取得明显成效。 乡村产业提质增效: 乡村产业逐步转型,农文旅融合、民宿开发、电商贸易等乡村新业态蓬勃发展。强村公司、“飞地抱团”“片区组团”等新模式率先落地。积极探索了经营协同、公共服务物业化管理等政府、社会、企业、个人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据统计,2023年80%的未来乡村年经营性收入达到50万元以上。 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片区化、组团式整体谋划村庄规划,城乡风貌得到整体优化。农村垃圾、污水、厕所整治“三大革命”,长效管护机制不断健全。尊重原有地形地貌、自然格局,对自然景观、生态要素进行整治提升,催生各具风格的公共空间、活动广场、美丽庭院等推进乡村通信、交通、物流、水电、金融等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在未来乡村实现千兆光纤、5G网络全覆盖,基本实现城乡“同网同速”。纵深推进城乡一体化公交,实现“村村通”客车全覆盖。 公共服务优质共享: 聚焦服务优享,建设集文化礼堂、党群服务中心、家宴中心、公园绿道等为核心的公共服务矩阵,打造15分钟“幸福生活圈”。建成“一老一小”服务场景1134个,未来乡村范围内文化站和文化活动室、公共图书馆虚拟网、辖区内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均实现全覆盖。推进农村学校与城市优质教育集团开展紧密型联合办学,实现全省县域医共体建设全覆盖。 围绕县城承载能力提升和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浙江将加快绘就“千村引领、万村振兴、全域共富、城乡和美”新画卷。重点抓好四方面的工作: 聚焦一个“美”字,持续释放乡村生态红利。坚持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实施农房改造、管线序化、村道提升“三大行动”。加强生态产业场景建设,挖掘乡村多元价值,优化乡村营商环境,持续推动未来乡村高水平承接与城区相配套的物流中心、研学基地、风情小镇等功能,将绿色生态资源转化为乡村内生动能,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宜创的未来乡村。 聚焦一个“智”字,打造智慧便捷品质生活。紧扣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结合数字乡村引领区建设,按照“1+1+1+N”总体要求(1个专门的服务场所、选聘1名数管员、建立1套长效运营模式、提供N类数智综合服务),2024年累计建成“一站式、多功能、智能化、可持续”的乡村数智生活馆400个以上,推动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文化、智慧旅游、智慧救助、智慧养老、智慧托育等多跨应用场景在乡村落地,惠及农民充分享受现代文明生活。 聚焦一个“享”字,提高“一老一小”服务水平。结合推动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在乡村落地见效,拉高“标配”的水平线,扩大“选配”的覆盖面,每年落地建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老年食堂、儿童驿站等乡村“一老一小”场景400个以上,逐步实现农村“一老一小”问题从以家庭为主解决向依靠社会为主解决的良性转变,真正让农村老人安享幸福晚年、让农村孩子拥有快乐童年。 聚焦一个“和”字,推进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挖掘乡村传统文化价值,通过历史文化(传统)村落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挖掘乡村传统农耕和民俗文化,打造古今融和的未来乡村。繁荣乡村现代文化,推进艺术赋能乡村,打响我们的村晚、农民运动会、村BA等文化品牌,举办农民丰收节、乡村阅读季、印迹乡村创意设计大赛等系列活动,打造生活和润的未来乡村。健全“四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深化移风易俗,推行道德积分、有礼评分等做法,建设文明和谐的未来乡村。 来源|今日浙江 |
||||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