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黄岩区上垟乡增扩山水优势 激活镇域发展“新动能”


发布时间: 2024-10-15 15:54 信息来源: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浏览次数:

台州市黄岩区上垟乡深挖生态资源禀赋,全方位、多举措推进乡村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建设,打造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现代化美丽城镇。

强农村之根,以人居环境提质增效绘就靓丽画卷

围绕“逸享西乡 悦动上垟”主题,整合全域优势资源,构建串点成线、连线成片发展格局,实现全域村庄向未来乡村、和美乡村迭代跃升。一是传统与未来碰撞。深入挖掘上垟籍毛岙武进士冯楚臣、“五四运动”先驱周炳林等名人文化,推进古文化点分类保护开发工作,完成象岙辛氏祠堂、黄杜岙老办公楼、山主头柯家四合院等历史建筑活化利用。同时以数智技术赋能未来乡村建设,打造“一老一小”、乡村数字中心等服务场景,促进传统与现代相融合、文化与生活相融合、保护与发展相融合。下方村被评为省级和美乡村,上垟村、西洋村被评为市级美丽乡村精品村。二是生态与农旅结合。深挖生态资源禀赋,全力打造“旅游业+农业”的生态旅游线路。建设前岸格桑花海和向日葵花海、打造台州最大滑翔伞基地、新引进观光直升机项目、建成上下吉村龙脊梯田油菜花海、前岸山地自行车赛道、飞垟稻田研学基地、上下吉村龙脊梯田油菜花海,提供沉浸式旅游体验。成功举办“山谷飞垟 起伏有浪”稻田文化节和2024上垟乡首届村运会,被《人民日报》海外版、《浙江日报》宣传报道。吸引央视综艺《远方的家•旅行加速度》,播放量近400万,相关话题在网络上掀起热烈讨论。三是整治与管护共抓。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小组,构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机制。以“微改造、精提升”为抓手,全域开展农房立面亮化、村居庭院美化、管线村道序化、公共厕所净化、生活垃圾洁化,全面刷新11个行政村“颜值”,获评省级小城镇综合整治样板乡镇。上下吉村获评省级卫生村,下方村获评省垃圾分类示范村,岭脚村获评市级垃圾分类示范村,上垟溪、小坑溪获评市级美丽河湖。

夯农业之基,以特色产业提档升级增强发展后劲

坚持在乡村人居环境改造基础上激活现代化农业动能,因地制宜培育多样化产业功能,念好“稳”“活”“优”三字诀,实现乡村农业产业巩固、更新、蝶变。一是农业基础“强起来”。坚定不移贯彻粮食安全战略,完成“非粮化”整治1940亩,新增高标准农田2800亩,实现种粮面积和产量稳步“双提升”。农产品品质优化升级,主动与中国水稻研究所合作,引进张均华专家团队,确保小麦品质稳定,推动上垟小麦获得中国有机产品认证。绿色农产品基地项目获得省“两山”转化资金800万元,产业发展稳中向好。二是实现农业“走出去”。外出瓜农产业再创新高,立足自身农业技术,灵活拓展农业版图,上垟瓜农足迹遍布全国17个省市,种植面积超5万多亩,产值约10亿元,助力种植、农资产业协同发展,成为当地共同富裕的支柱产业。实施“三品一标”农产品走出去战略,积极组织参加全国绿博会、省农博会等,拓宽名特优新农产品销售面。三是农业品牌“立起来”。推出“上垟丰物”农产品公共品牌,涵盖稻米、小麦、米面、笋干等多种优质农产品,与黄岩农商银行、北洋镇、高桥街道、南城街道等达成战略合作,农产品经济效益大幅提升。长潭湖小气候蜜橘在浙江农业博览会优质产品推选中荣获金奖,后园果业枇杷获得绿色食品认证,桔丰生态园富硒红美人获得黄岩区首个农产品省知识产权证书,以优质的品牌擦亮上垟农业的金名片。

裕农民之本,以现代产业提产增收激活致富引擎

以特色产业为基础,统揽本乡资源禀赋,引入多元市场主体重塑乡村功能,不断激活乡村多重价值、提升乡村“造血”功能,让农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一是闲置资源变废为宝。开展闲置资源“唤醒计划”,建成集中式共富工坊13家,培育星级工坊7家,成功承办全区共富工坊现场会,吸纳全乡300多人就业。与麦歌服饰、瓜农塑料厂、海瑞灯饰加深合作订单稳定,熟练工月工资最高可达9000元。完成岭脚村、象岙村下水居水库电站修复提升工程建设,岭脚村、象岙村每年村集体收入可增收11万元。投资2724万元,参与飞地抱团第六期项目,建成后每村每年增收约5万元。二是强村公司大展鹏图。探索实体化公司架构体系,在全区率先以全乡11个行政村联合入股的形式成立强村公司,2023年至今实现创收195万元,全面发力集体经济增收。三是引资引智同向迭进。与华能集团完成1.5亿元西部低碳共富智慧农光项目签约,建成后每村每年可实现分红10万元以上。成功招引服务业企业1家(台州小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批零住餐企业1家(台州鸿淇金属材料有限公司)。其中台州鸿淇金属材料有限公司今年累计产值已达1.12亿元,实现上垟乡飞地经济零的突破、质的飞跃。(台州市黄岩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供稿)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