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县发动新引擎 驱动美镇产业现代化发展 |
||||
|
||||
三门县沙柳街道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做好农村初级生产,促进农村深加工、旅游等产业多元化发展,助推美镇产业现代化建设,实现人民群众整体增收。 文旅融合,健全产业服务配套。一是农旅协同发展,以客流量带动销量。积极探索农旅产业协同发展模式,捆绑举办旅游节活动和农副产品展销活动,在栖心谷、笔架山、船帮里等景区周边设立导览牌推荐农产品,借助旅游产业客流量带动提升农副产品销售量,充分挖掘农业附加值。目前,已举办清溪乡村旅游节之枇杷(小海鲜)展销活动,推荐农产品惠及曼岙、船帮里等村。二是创新销售思路,网销拓宽销售渠道。打破传统销售思路,借助抖音、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用流量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同时,加强与快递公司的定向合作,采取快递“进村定收”方式,促进网销产品快速出货,形成“主播+农特产品+物流”运营模式。三是完善工作机制,共建共享平台技术。推行“党员专家传技术、党员能人带经营、党员农户帮生产”工作机制,举办“云上枇杷节”尝试运用直播带货、社区推广等新方式,发展旅游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等休闲农业,打造农副产品推广平台,实现优质种植技术、产销平台、物流渠道共建共享。 科技助力,推进智慧产业发展。一是引进新品种和新技术。发挥沙柳北向融入三门湾区“桥头堡”的区位优势,邀请宁波大学、浙江工商大学等高校专家学者提供技术支持,创新南美白对虾集约化养殖等技术。农业专家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一对一”联系机制,用新品种、新技术撬动农户收入新的增长点。截至目前,已引进新品种3个,12名农业专家与3家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一对一”联系机制,辐射带动周边120余户养殖户年增收5000元。二是打造数智养殖示范基地。依托全县优质青蟹养殖核心区优势,建设青蟹数字化养殖示范基地和海水数字化养殖示范基地,通过打造智慧青蟹养殖管理平台,以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为手段,汇集青蟹产业数据、气象和水质环境监测数据,打造产前数据分析、产中数据监测预警、产后数字归集追溯的青蟹生产全周期数字管护体系,形成“一个系统、一个监测、一个专题”青蟹产业数字化总体框架。三是设置新惠农助农平台。参与筹备省县村三级联动的“鲜丰”党建联建,在船帮里村设置首个“鲜甜补给站”,推动县、镇、村基层党建与省级结对帮扶单位机关开展“政、产、学、研、资、介”六方面合作和融合发展。如亮点项目“鲜丰共富工坊”在全省新型帮扶共同体推进山区26县乡村振兴现场会上作为示范点进行经验介绍。 品牌建设,夯实产业发展基石。一是打造文旅基地,推动多层级品牌联动。推动建设旗门美丽渔村文旅基地,打造“旗海牌青蟹”等镇级农业公共区域品牌,并强化与县公共区域品牌“鲜甜三门”的互联互通,实现“基地+品牌+市场”产业化经营模式,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目前,已建立“沙柳笔架山”白枇杷、“旗海牌青蟹”等品牌;其中,“旗海牌青蟹”获评台州市十大绿色农业产品之首、国家无公害优质产品、国家省级农业博览会金奖等重要奖项。二是加强品控管理,实现农业品牌标准化。以省级示范性农场陈记农场为龙头,带动周边农户建立“沙柳笔架山”白枇杷品牌,从果径、果重、果形、成熟度等方面对白枇杷进行严格筛选,实行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管理,并在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进行统一销售,实现产储销一体化。三是多方共富合作,扩大农产品客源市场。与宁海一市镇、宁波顺丰速运、宁波集市驿站农共富驿站及蛇蟠乡达成合作,签订五方战略协议。将“农户+基地+网销”模式在白枇杷、猕猴桃、精品水产等特色农业中推广,开拓沙柳白枇杷等农产品客源市场。(三门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供稿)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