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村镇建设工作培训班在诸暨举办 |
||||
|
||||
10月22日至23日省建设厅在诸暨举办全省村镇建设工作培训班,进一步提高全省村镇建设条线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高质量推进宜居宜业美丽村镇建设工作。全省各市、县(市、区)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村镇建设管理机构业务骨干共计160余人参加了本次培训。 本次培训邀请了8位知名学者和实践专家,分别从农房建设管理、美丽宜居村庄建设、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农村管线序化等方面分享了理论与实践成果。 报告主题《建筑赋能乡村》 孟凡浩,line+建筑事务所联合创始人&主持建筑师 孟凡浩结合杭州富阳东梓关村回迁房、贵州龙塘精准扶贫项目等实践经验,阐释了如何用好的建筑设计引领乡村建设和发展。设计不是简单的回应传统,而是溯源传统表象产生的原因,在当代语境下完成记忆的延续;设计要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保护是为了能更好的发展,发展才能实现真正的保护;设计要平衡好各方利益,好的设计既需要坚持,也要在换位思考中不断寻找设计师与群众、政府的交集。 报告主题《现代宜居农房与美丽乡村建设实践研究》 徐硕含,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国土空间规划分院副院长,高级工程师 徐硕含分析了全国现代宜居农房建设实践典型案例,包括建设方式与成本、户型设计与布局、新技术集成与应用、建设实施与管护等方面的特色做法。浙江要抓住乡村经济转型的重要窗口期,以现代宜居农房建设为抓手,通过物理空间的功能转型、社会空间的关系重构和文化空间的价值重塑,进一步促进城乡要素的双向流动,发展乡村新质生产力,打造现代化乡村生活。 报告主题《全省农村房屋安全巡查与整治操作解析》 王伟,浙江省建设工程质量检验站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正高级工程师 王伟从农房安全巡查与整治的现实意义出发,介绍了《浙江省农村房屋安全巡查与整治》编制的背景和具体内容,并结合具体实例针对建议巡查的重点对象、鉴定的规范要求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农村房屋安全巡查整治工作的建议。农房安全鉴定的规范化是农房安全的有力保障,应选择适合的鉴定方法,确保内容完整、结论正确。 报告主题《乡村进化论:传统村落空间演进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 杨贵庆,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杨贵庆认为“生产力-空间形态”理论可以解释传统村落人居空间演进的特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传统村落活化的必由之路。传统村落保护和利用就是要把传统村落旧时的空间关系和当代的功能需求进行配对,为传统村落重新赋能生产力,要以文化为芯,以适合新生产力语境的空间形态为骨,积极响应城乡融合发展,借力城市地区的基础设施优势和政策倾斜,走特色化、定制化路线。 报告主题《传统村落活态保护发展的探索和实践》 卢远征,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卢远征指出传统村落保护要形成内生驱动力下活态保护、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即激发村民自主意识、主动作为、自愿保护、自主实施。产业驱动是思考传统村落从保护到发展的关键,要以村民需求为主体、以传统文化基因延续为脉络、使自然与人文学科结合,开展新兴产业与村落保护利用相结合的探索。 报告主题《农村管线从序化整治到长效管理的实践探索》 黄林阳,浙江省通信服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市场部总经理,高级工程师 黄林阳结合全省各地实例,系统阐述了有效推进农村管线序化的路径和方法。实施管线序化要注重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等工作统筹推进,充分利用各条线的政策和资源,因地制宜制定差异化的整治方案,探索成本低、整治效果好的技术方法;要重视长效管理机制建设,充分利用新技术提高巡检效率,建立健全管线建设全过程管理制度。 报告主题《平湖市农村管线序化工作交流》 盛渊,平湖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盛渊详细介绍了平湖市管线序化工作经验。平湖市坚持系统谋划,制定了三年行动方案和长效管理办法,市级专班每月召开会议、每周开展巡查,针对“上改下”改造、线路整理、新建共杆等不同类型,建立运营商和政府费用共担机制,并建立施工安全员制度。平湖市政府和各杆线单位签订了平湖市农村杆线长效治理承诺书,要求各杆线单位以乡镇(街道)为单元建立杆线档案,通过加强巡查杜绝“边治边乱”现象。 报告主题《宜居乡村连片发展探索实践》 何欣威,诸暨市马剑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何欣威分享了马剑镇乡村建设经验,指出要注重项目、产业、空间资源连片发展,做好顶层规划设计,推动镇村、条线紧密合作;坚持因地制宜,结合当地乡土风情、民生需求,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片区风貌;完善乡村运维体系,实现数字技术成果应用转化,推进项目提升和养护齐头并进;明晰乡村建设定位目标,打造“享受治愈”核心竞争力,留住人情味、乡土味。(厅村镇处 供稿)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