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 让古村活起来美起来


发布时间: 2024-10-25 17:32 信息来源: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浏览次数:

近年来,衢州市坚持以“千万工程”为牵引,深入推进全市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推动传统村落留下美丽乡愁,焕发新的时代活力。

一是科学规划,彰显乡村多元文化价值。精心编制传统村落保护规划,设立核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明确所有的保护和建设工作必须以规划为指导、按规划实施,严格把关核心保护范围内的建筑风格、体量、高度、外观形象及色彩等,有效保护古村整体风貌和格局肌理,让传统村落风貌和多元文化得到更专业的保护与传承。如,常山县对辖区内14个传统村落实施分类整治,全面拆除核心保护区域内影响环境风貌的新建筑,做到风貌协调,再现古村古韵。

二是摸清底数,完善村落资源管理体系。在普查基础上,深入开展传统村落综合调研,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交流、实地勘测、查阅方志等方式,为全市158个传统村落建立起详实完整的传统村落数据库。通过摸清本底,找准每个村落的独特价值和特色,形成“一村一档”、“一县一报告”,推动古村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截至目前,全市传统村落中共排查出文保单位113处、不可移动文物634处、历史建筑638处,人类非遗1个、国家级非遗7个。如柯城区借助抖音等新媒体平台,深度挖掘国家级传统村落九华乡妙源村人类非遗“二十四节气·九华立春祭”的文化内涵,宣传展示非遗成果。

三是整合资源,推动传统村落活化利用。将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与国家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中国幸福乡村创建、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省级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等多个项目整合,实现“多村联建”,推进传统村落特色产品打造,释放乡村内在发展活力。如,江山市将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丰富的经济发展资源,根据各传统村落的特点,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一村一景”要求,充分利用村内自然环境和历史遗存,打造乡村观光文旅新亮点,目前已成功培育国家级文明村2个,省级文明乡镇2个、文明村11个,省级善治村185个。2024年4月,该市获评全国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示范县(市、区),获得补助资金3750万元。(衢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供稿)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