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聚焦“四个坚持”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传承


发布时间: 2024-11-25 14:44 信息来源: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浏览次数:

近年来,衢州市紧扣延续古城文脉,坚持守正创新,完善顶层设计,拓展保护手段,注重活化利用,强化传承发展,扎实有力推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传承工作取得新成效。

坚持高位推动,形成保护合力。成立市长挂帅的名城保护委员会,出台《衢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1-2035)》,确立了名城保护规划的龙头地位。颁布实施我市行使地方立法权以来第一部历史文化保护方面的地方性法规《衢州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条例》,并配套制定《衢州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条例实施办法》,从顶层系统加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利用和管理。

坚持体系构建,赓续历史文脉。市县联动,实地踏勘,系统梳理全市“三名一街”资源,加快编制各项目保护规划,截至目前已编制完成保护规划43个。实施衢州市历史建筑保护与文化提升研究项目,被列入全省城市体检成果应用优秀案例。高品质改造建设龙游县大南门历史文化街区,切实推进传统风貌建筑、历史文化遗存、街巷肌理的保护工作。2023年12月,大南门历史文化街区入选第七批省级历史文化街区。

坚持文旅融合,拓宽发展空间。以衢州古城文化旅游区5A级景区创建为牵引,实施“古城三修”(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文化修成)十大工程,推进水亭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二期工程、历史街区风貌衔接工程等项目,南孔古城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历史文化更加凸显。在水亭门历史文化街区举办“水亭门之夜”沉浸式演出、“信安湖·光影秀”、夜游信安湖等系列活动,主动对接联系国内外知名媒体,及时发布、精心推送新闻和信息,获得央视、《人民日报》、新华社等重量级媒体多次报道点赞。2024年1月,水亭门历史文化街区获评第三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坚持活态传承,焕发时代光彩。实施衢州市历史建筑测绘建档专项行动计划,完成全市1044处历史建筑测绘建档挂牌工作。根据特色业态功能定位,对历史建筑进行空间调整、性能提升、设施优化,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内涵挖掘,推动中华老字号、非遗技艺等地方特色商业品牌入驻,让历史文化街区和名镇名村焕发生机。如,水亭门历史文化街区引入南孔爷爷的书房、国际围棋文化交流中心等特色业态,形成集文化体验、休闲娱乐、餐饮购物、主题住宿等业态为一体的历史建筑活化利用模式。江山市清湖历史文化名镇复兴历史上“三缸六场八坊九行十匠百店”风貌,再现“老街区”繁华景象。龙游县湖镇历史文化名镇挖掘通济老街古埠文化,构筑滨水古镇的历史风貌,举办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为老街注入全新活力。(衢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供稿)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