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义县综合执法局创新三区“以点管摊”模式 打造“烟火味”精致县城 |
||||
|
||||
近年来,武义县综合执法局为破解工业园区、城区、小区流动摊贩无序经营引起的市容环境差、交通秩序乱、安全隐患大等问题,坚持管服融合新理念,创新个性化“以点管摊”模式,推动城市管理由粗放式执法向精细化管理转变,实现地摊经济和精致县城和谐共生。目前,全县共有各类流动摊疏导点、集市、夜市22个,提供摊位600余个,带动1000余人就业创业,创成省级“高品质示范街区”2个,省级“街容示范街”3条。今年以来,流动摊投诉举报率下降26.5%,占道经营类案件减少39.6%,公众满意度达100%。 园区首推“潮汐摊位”,破解“就餐难”问题。一是成立“自治小组”自主管。在工业园区划定区域,于用餐高峰时段推行“潮汐摊位”,创新“摊主自治、国企主管、执法兜底”三方共建模式。推选摊位自治代表,成立自治小组,制定自治管理办法,常态化开展自查自检,对违规经营户实施劝导、告知、举报。目前,已组建自治小组16个,开展监督30余次,纠错60余项。二是引入“第三方公司”动态管。引入第三方监管公司建立标化摊位,外聘巡查管理员,按照“一次警告自行整改,二次警告报告执法部门行政处罚,三次警告直接退出经营”的标准实行“定人、定岗、定责、定时”四定管理,有效弥补基层执法力量不足的弊端。监管以来,周边8890市容问题投诉率下降50%。三是前置“执法服务”源头管。组织经营户签订临时占道经营承诺书、“门前三包”责任书,组建“自治联盟”微信群,为经营户提供咨询、普法等前置服务300余人次。对自治代表、外聘巡查员开展一站式业务培训,提升自治管理服务水平。目前,“潮汐摊位”已辐射园区16条街500多家企业,容纳摊位170余个,解决周边近2万企业员工就餐问题。 城区加推“插花摊位”,破解“躲猫猫”现象。一是精准化“摸底建档”。前期开展两轮“地毯式”摸排,精准绘制摊贩18项系统性、可视化画像,全面掌握流动摊贩底数及情况信息。联合属地街道、村社等充分征求居民意见和需求,科学设置“插花”路段点位。截至目前,共出动执法人员300人次,组织摊贩“面对面”交流5次,建立精准化流动摊档案260户。二是一站式“随批随摆”。因地制宜设计、制作具有武义元素的个性化摊架,对日常执法巡查过程中发现的零星流动摊贩,在不影响环境、交通、安全的点位以“随批随摆”形式“插”入城市大街小巷,形成整洁、有序的“花盘”风景。目前,“插花”范围已覆盖城区20条街路,日均出摊频次达500余次,带动就业创业1000余人,促进财政年增收200余万元。三是人性化“错品安插”。对可插花路段按照与沿街商铺经营品类错开安插及“一经举报必取消”原则,充分保护周边经营主体利益,形成以店铺经济为主体、“插花摊位”为补充的新型商业服务格局。对人行道过窄、易造成交通拥堵的严禁“插花”路段进行全网公示。目前,已明确全时段禁止性路段18条、控制性禁止路段9条。 小区预推“便民摊位”,破解“脏乱差”现象。一是盘活社区空闲资源。利用小区凉亭、绿道、居委会广场空地等闲置场所设置“便民摊位”,引入流动摊贩提供水果、早餐、家电维修等便民服务,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目前,首批试点“便民摊位”已进驻北岭府等小区,惠及群众5000余人。二是构建社动融合模式。建立“1+2+X”社动融合摊位管理模式,制定多方联管公约,由1个社区党委,协调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委员会两方代表,联动党员志愿者、楼道长、热心居民、退伍军人等“N”方力量,协同推进摊位监管。目前,已与12个小区物业、居委会等建立常态化沟通联系机制。三是用好摊位出租红利。由物业公司收取摊位管理费,每月公示摊位出租的收支明细,明确摊位管理费统一用于公共设施维护、环卫保洁等小区日常开支,助力提升小区品质。(金华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供稿) |
||||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