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市聚力品质提升 打造宜居之城


发布时间: 2024-11-05 08:44 信息来源: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浏览次数:

近年来,温岭市聚焦“两城两湖”建设,以“品质提升年”行动为抓手,系统谋划、全域提升、创新突破,高位推进城乡融合、多维力促有机更新,助力绘好温岭“山水城市”品质化提升和现代化治理的美丽蓝图。

高规格一体化织密城乡网络。一是打造“外畅内序”的交通路网。根据城市更新规划,稳步推进路网体系建设,现已完成川安路北延、华盛路北延、中华路北延等道路建设,打通断头路联网路14条,一体构建“大三角”城市空间形态。以道路“白改黑”三年行动为抓手,完成道路综合提升改造46.39公里。杭台高铁、台州市域铁路相继开通运营,温玉铁路温岭段工程累计完成51%工程量,累计完成投资24亿元。二是构建“城乡一体”的市政管网。推进农污治理工作落实,投资18亿元实施污水“五厂六管线”建设,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3.47万吨/日,处理规模提升至43.31万吨,全域“厂网大互通”基本形成;投资8亿元实施“农污进城污”,723个农污终端应纳尽纳。加快管网燃气全覆盖,投资5.4亿元开工横峰—松门次高压管线建设,总长度40.3公里。制定城镇燃气老旧管网更新改造计划,完成老旧管线改造20.55公里。三是点缀“全民共享”的城镇绿网。围绕温岭环山傍水特点,以沿山沿河绿道串联公共空间,截至目前已建成绿道430公里,贯通桥下通道105处。压茬推进241宗脏乱差闲置地的“拆围透绿”行动,共计新增停车泊位6194个、绿地1032亩。在“存量挖潜”下功夫,充分挖掘城镇边角地、废弃地等微小空间,见缝插“绿”推进“口袋公园”建设,补齐大中型城市公园辐射空白,全市建成各类口袋公园120余个,大力营造可休憩、可交往、可健身的绿色共享空间。

高站位大力度推进有机更新。一是全域推进城村两改。深入开展主城区城中村“三年清零”行动,秉持“领导挂帅、部门参与、分组包干、科学运作”工作模式,连续作战、持续攻坚,完成太平、城东等5个街道和8个乡镇共计54个区块、10134户的签约任务。二是全面优化功能格局。完成《温岭市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编制《温岭市城市排涝规划》《温岭市污水管网一张图》《地下市政基础设施数字综合规划》,强化六项市政公用领域(道路交通、排涝、燃气、园林绿化、供水与污水、环境卫生)专项体检和城市综合体检的运用。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5636套,功能结构日趋完善。三是全速提升老旧空间。截至目前共投资1.37亿改造老旧小区31个,改造面积74.72万m2,惠及居民6298户。今年将4个小区列入改造任务,其中三联大厦、双联大厦已竣工验收,繁昌花苑、万兴锦昌商厦改造稳步推进。累计创成未来社区12个,其中西溪、锦园、锦屏、湖心、湖畔等5个社区成功列入省未来社区名单。

高标准全方位扮靓城乡颜值。一是样板建设促成效。2022年以来先后创成4个城乡风貌样板区,其中锦屏片区城市新区风貌样板区被择优选树为2023年“新时代富春山居图城市风貌样板区”。全市13个镇街全面完成第一轮美丽城镇建设,其中泽国镇、大溪镇、松门镇、石塘镇、箬横镇、温峤镇创成“新时代美丽城镇省级样板镇”。二是保护传承赋能效。全面开展历史文化资源普查,编制历史文化保护专项规划,修编新河、温峤、石塘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充分发挥传统建筑价值,以文创驱动为触媒,打造坊下街文旅街区等文化客厅。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将东山、东海、里箬三个中国传统村落串珠成链,创成“好望海滨”省级共富风貌游线。三是建章立制抓长效。注重特色塑造,结合资源禀赋和发展优势科学打造四大重点区块,研究制定《温岭市建筑退线管理规定》《关于进一步提升城市道路建设品质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园林绿化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提升城市桥梁建设品质的指导意见》等文件,深入指导全市各镇加强城镇规划建设、市政园林建设管理品质提升,切实推动环境、功能、服务一体化提升,久久为功开展美丽城镇现代化建设。(温岭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供稿)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