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黄岩区新前街道探索“产、城、人”融合发展助推城镇风貌提升


发布时间: 2024-11-06 16:44 信息来源: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浏览次数:

台州市黄岩区新前街道紧扣“全域共富、城乡和美、品质提升”三条主线,以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为抓手,聚力“产城人文旅”一体化发展,推动城区、农村、产业和生态合理分区、相对集聚、协调发展。新前街道入围全省首批现代化美丽城镇示范创建名单;江城社区入选省未来社区创建名单;“璀璨江畔·活力江城”城市新区风貌区入选省城乡风貌样板区试点。

以产立城,提升“产城”融合深度

一是“强链补链+产业集群”做优模具产业。依托省级特色小镇黄岩智能模具小镇平台,聚焦模具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充分发挥精诚、凯华、星泰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招引集聚以高端模塑、精密机电为核心的智造产业集群,以“产业+中心”、“产业集群+特色园区”等模式,提升产业对外展示度,推进产业嫁接协同。截至目前,新前的注塑模具市场份额占到全国30%,高端挤出模具占全国市场份额达80%以上,成为国际竞争力较强、全国领先的模具产业基地之一。二是“产业大脑+未来工厂”培育新质产业。通过“外引项目、内聚资源”,对老园区提档升级,以“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为数字化核心架构,构建企业“设备数字化—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数字化—工厂数字化—企业数字化”的全过程数字化生态系统,助力模具企业打造黑灯工厂。目前该区新前街道模具数控化率达到90%以上,位居全国前列,拥有赛豪、精诚、凯华等一批数字化标杆示范企业、以及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三是“生态融旅+服务升级”发展现代产业。坚持“促集群、抓高端、出特色”,突出无土招商、楼宇招商,推动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打造具有特色的城市消费圈。如挖掘黄坦水库周边优越的生态环境,开发“山林之境,云尚明珠”旅游项目,建设集“田园体验+山水主题+康养休闲+户外拓展”为一体的示范片区,打造城区最近后花园,建成后预计带动人流30万人,带动消费8000万元。

以产带人,提升“产人”融合密度

一是坚持创新驱动引人。依托模具小镇科创平台,搭建区域模塑产业创新中心,促进人才、技术等高端要素集聚。该镇大力招引模塑、智能制造等高层次创新人才,近三年,共引进国家级、省级高层次人才5人,省级海外工程师3人,硕博士200余人,新增模具相关产业高技能人才3000余人。二是坚持校企联动育人。深化校地合作,携手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台州学院等共建研究平台,攻克模具制备温度高等一系列制造难题,共同推进模具技术革新。去年以来,共帮助企业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30余个,增加利润5000余万元,相关工作得到中央电视台、浙江日报等媒体关注报道。三是坚持在地培训育人。推动辖区内职教中心项目建设,加强模具教学实训等产教融合项目,发展企业与院校“订单式”培养模式,不断壮大模具行业高技能人才队伍。目前,职教中心产教融合工程一期已启动施工建设,二期已基本完成政策处理,三期正全速推进中。

以人兴城,提升“城人”融合浓度

一是因“社”制宜做强社区经济。建立强社公司、共富驿站,招引非公企业、个体经营户等加入“强社合伙人”,通过结对共建、低偿服务等方式,盘活利用闲置资产,并根据居民需求反馈动态调整运营项目,增强社区资产可持续“造血”功能。截至目前,全市首家强设公司江小城社区服务有限公司已成立,引入4个合伙人项目,助力30余名居民就近就业。二是以“享”为标优化保障服务。以“永宁优教”“永宁健康”行动为抓手,优化基础设施配置,集合数字技术,推进城镇公共服务提质增效。聚焦银发群体需求,联合全国知名康养品牌“绿城康养”,配备智能化设备,打造“永宁之家”康养中心,设置文娱休闲区、生活服务设施,实现从“养”老向“享”老转变。三是以“需”为先打造品牌街区。结合集镇及区域“夜生活”消费习惯,以文化软装布展为重点,植入街区特色品牌,推进街区形象改造提升。如改造新前路、新南路、新中路三条主干道,共计1400米,以“特喜范”为IP主体,打造特色“夜宵街”,开市后日均流量超2万人,日均成交额达11万元以上。(台州市黄岩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供稿)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