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上城区小营街道垃圾分类“上城模式”实践 |
||||
|
||||
杭州市上城区小营街道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活垃圾分类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区分类工作部署,持续完善垃圾分类“上城模式”,确保医院、学校、商圈等实现垃圾分类覆盖率100%。 建立分类规范。小营街道位于主城区中心地带,人流量大、建筑密集。为有效提升居民分类意识,该街道建立《“承包+认领”垃圾责任辅助细分模式实施规范》,由一个保洁员承包一个细分投放点位,再由社区各党小组+居民小组长+志愿者认领社区内投放点位,共同对辖区居民的准确分类投放进行定时定点劝导。 开展志愿者行动。小营街道牵头组建由12个社区共同参与的志愿者队伍(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居民志愿者),加大对广大居民的宣传培训力度,营造“月月有活动 志愿带头行”的良好宣传氛围;加大对社区各支部进行再动员,让党员走在前列、干在实处,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创建“数智”治理。小营街道利用原有各投放点位已有监控,重新升级,搭建分类巡查数智综合化平台,形成巡查全覆盖,切实抓好各投放点位垃圾包落地、垃圾桶满溢、专管员不在岗等相关情况,确保“分类好不好 平台来管理”的管理模式。 实施激励举措。小营街道利用各社区原有再生资源回收点位,将垃圾分类经费通过以“积分”的形式置换相关的物品,形成“前端分类见成效 后端减量得提升”的效果,各投放点位专管员将按所服务户数进行相应金额发放给个人,大大激发居民分类意识,使原有“要我分”变成“我要分”的良好氛围。(杭州市上城区小营街道办事处 供稿 编辑 蔡璟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