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市“三聚力三破解”助推电动自行车充停监管“一件事”


发布时间: 2024-03-15 17:21 信息来源: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浏览次数:

兰溪市现有电动车在册数约17万辆,每年发生违规充停等轻微违法行为的占比约40%。为消除电动车违规充停带来的安全隐患风险,兰溪市以“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为契机,探索电动自行车充停监管“一件事”。自实施以来,已在全市布设规范化充电桩2900余处,查处飞线充电、违停等问题3万余起,充电桩综合使用率从不到15%提升到75%以上。

聚力工作体系,破解“都管都不管”问题。电动车规范充停涉及宣传、公安、执法等8家单位部门,统筹协调难,兰溪变“多龙治水”为“一龙治水”。一是健全“管”的体系。由政法委牵头,设立“一办五组”,出台《兰溪市电动车规范充停实施意见》,创新《电动车规范充停标准》,“周例会、周研判、周通报”形成推进合力。二是压实“督”的机制。组建专项督查组,对小区等重点场所的充电桩铺设、使用、运维情况进行明察暗访,在“平安建设”考核中单列5分,并作为“一票否优”事项。三是丰富“推”的办法。一方面强化执法监督,明确五类应查处的违法行为,“一次提醒、二次拖移、三次处罚”,刚柔并济“三步执法”;另一方面强化警示教育,运用平安警示教育机制,对违规车主进行约谈教育。截至目前,警示教育160余次,行政处罚1259起,罚款6万余元。

聚力建管机制,破解“能建不能用”问题。电动车充电桩“投建管运”管理复杂,用户对“价格”“距离”等因素较为敏感,便捷使用难,兰溪变“零星布点”为“科学建管”。一是创新“布局指数”。恰当布局是提高充电桩使用率的先决条件。按照便利性、安全性等五项原则,由建设、消防、供电等部门,联合提出布局合理性评价指数,镇村摸排公共建设点位,专班审定决策。二是发布“维护指南”。编制维护手册,明确日常维护要求、运维员配备标准、异常信息报送规范,确保异常充电桩30分钟内处置到位。三是明确“价格指标”。公开发布充电桩收费标准,除商圈、企业外,按照居民用电标准缴纳电费,以新国标电动车为例,群众充电0.15元/小时,充满仅需0.9元,降幅近九成。特别是企业方面,引导企业主为员工提供免费充电服务,实打实提升规范充停率。

聚力降本增效,破解“运行难长久”问题。传统充电桩企业普遍面临资产重、投资回收期长、单桩利用率低等问题,发展壮大难,兰溪变“单打独斗”为“复合经营”。一是“轻资产”运营。建立“1+X”运行模式,“1”,即第三方运维公司,专注充电桩建设、日常运维管护,保障设备正常使用。“X”即国企、商圈、私企等,负责提供场地及硬化、雨棚等配套设施,切实减轻各方负担。二是“多渠道”增收。通过充电桩出租、出售、投放广告等方式提高运维公司盈利能力,如广告方面,已招租200余处,增收30余万元。三是“数字化”赋能。设置智慧运营中心,将公共充电桩运行数据接入管理后台,24小时监控场地安全情况,及时掌握充电桩使用频率、问题故障等信息,实现一屏统管,一键调度。(兰溪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供稿 编辑 蔡璟瑾)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