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县小海鲜百亿产业集成改革 带动城镇特色产业现代化发展


发布时间: 2024-03-28 16:33 信息来源: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浏览次数:

三门县针对养殖塘产能遭遇“天花板”、产业链“短而不强”、养殖主体低小散等问题,聚焦科创、数据、经营“三个增值服务”,推进小海鲜百亿产业集成改革,闯出一条“沿着丝路养青蟹”的特色产业鲜甜路,带动乡镇海鲜经济产业现代化发展。目前,三门县10个乡镇街道,160个村集体经济年平均收入300余万元,养殖户年平均收入近40万元。

创新强链,增值科创服务。以“种业硅谷”化解断供风险。构建“青蟹研究院+8家高校+国家种业企业”研发体系,在全国率先突破青蟹人工苗繁育技术,不仅可替代野生苗,每年为养殖户节约4000余万元,而且抗病强,生长快,产量提高1/5。以“海蟹陆养”扩大养殖空间。针对盐碱地水体含盐度,培育相适应的青蟹苗,打破“海水养青蟹”传统,青蟹养殖走向了河南、宁夏、新疆内陆一带,也为全国5亿亩盐碱地开发提供了新途径。以“技术输出”拓展海外养殖。向东南亚和非洲等国,复制推广青蟹、脊尾白虾等4个省标技术,并以技术入股,累计在县外拓展养殖面积26万亩,其中国外养殖面积6万亩,总数已超过县内面积,相当于再造了一个“鲜甜三门”。

数字补链,增值数据服务。开发鲜甜e塘。利用区块链技术,实时监测养殖塘溶解氧、PH值等6项指标,通过“塘力”六维五级评估,探索轮休机制,对DE级的强制修复提升,有效破解长期透支难题。探索云端集采。搭建“链主+基地+养殖户”线上集采平台,定期归集药品、饲料等需求,依托国资平台、共富工坊、链主企业等集中带量采购,平价出售给养殖户,采购成本下降30%。推进金融惠农。全省首创“家庭资产池”融资模式,将养殖塘经营权、道德荣誉等纳入授信,额度平均提升35%,成本平均下降20%;推出“鲜甜共富保”,给予小海鲜农户担保费0.5%,是一般担保的67%,同时年贷款利率不超过4.5%。

价值延链,增值经营服务。提升品牌力。打响“鲜甜三门”区域公用品牌,让优质小海鲜传出好吆喝、卖出好价格,今年血蚶价格从12元提升到16元,增加了1/3。同时强化溯源监管,杜绝“洗澡蟹”以及“一斤青蟹二两绳”等不良现象,维护好品牌形象。推出预制菜。研发50余个海鲜预制菜品,并在全国开设了20余家专卖店、100多个销售网点,月销量达到30余万份,产值增速30%以上。发展鲜甜游。打造长三角鲜游体验地,120多种小海鲜、166个海岛、394公里海岸线,可让大家尽情观海景、荡海舟、品海鲜。“跨越山海尽鲜甜”自驾线路成为“全省十佳”。(三门县美丽城镇办 供稿 编辑 蔡璟瑾)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