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市莲都区灵山未来社区探索“政企共筑·投建管运一体化”新模式


发布时间: 2024-04-10 16:33 信息来源: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浏览次数:

灵山未来社区位于丽水市莲都区丽阳街东,总面积330亩,建筑面积约83万方,是浙江省首批24个未来社区试点项目之一,亦是全省第一个带方案整体出让的新建类未来社区。2023年12月,灵山未来社区以全省新建类总分排名第一顺利通过省级验收,成为全省首批新建类引领型未来社区,为后续新建类未来社区创建提供宝贵经验。

政企共筑,全周期践行投建管运一体化。通过一个工作专班推进、一站式审批服务高质量推动社区建设。在工作专班牵头与相关社会方的探讨下,最终确定灵山社区土地“带建筑设计方案和建设运营特别监管协议”整体公开出让,政府与企业在全周期形成共建,由大家房产作为一个实施主体进行一体化运作,成立首个“未来社区工作委员会”实现社区边界与未来社区实施单元边界统一,确保规划设计、建设施工、交付运营等工作有机统一,有效践行“投建管运一体化”开发模式,为新建类未来社区土地“带方案”公开出让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思路和有益探索。

跨场景合作,探索长效运营新模式。在投建管运一体化运营的基础上,运营主体探索大运营统筹模式——“双循环体系运营模式”,即由杭州城建(大家房产)担纲运营主体统筹自有商管和物业,维持盈亏平衡自循环,保障运营的持续投入及更新迭代。在自循环的基础上,运营主体联动社区、居民、政府、第三方等多方主体构建“社区运营共同体”,形成“商业+普惠+公益”跨场景大循环,推动市场化经营和优质公共服务有机互补,实现全民共惠共享,系统性地解决社区长效运营难题。

多方共建,解锁社区共治新路径。一是联动多方主体。确立社区党委的核心引领作用,以居民自治、商户共治、组织联治的三三治理办法开展社区治理工作,开创居民“先培训后入住”模式,制定18条社会公约。针对社区空中花园阳台管理问题,一方面联动执法、社区、物业、居民等相关主体召开多次沟通会,引入行政规划的严肃性,共同制定阳台绿化管理方案;另一方面通过线上开展相关话题讨论,线下联合园林管理部门开展“空中花园阳台生活展”、编制《空中花园居民养护手册》等举措,引导居民树立空中花园阳台的共建价值理念。二是搭建社区积分生态。建立“社区信用积分”,通过「花园E家」数字化平台搭建线上积分生态,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将积分打造成未来社区流通货币,通过积分规则和运营手段来激活用户社交身份、兑换共享服务,全方位实现社区、居民、商家的共建共创。三是创新共建机制。创新邻里共建机制形式内容,基于儿童拥有平等的“社区权”的共建理念成立「蹲蹲」儿童议事会。经过儿童议事会的商讨,完成社区物业闲置空间的改造,有效推动儿童社交、儿童社群、儿童成长等多维度发展。

以人为本,促进多元人群融合共享。一是开放共享空间。社区三大组团生活有普通居民、回迁居民及青年人才三大群体,社区内的公共服务配套面向所有群体开放,为不同人群提供一个交流共享的空间,努力将灵山未来社区重构为“熟人社会”。同时,为深入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市试点建设,灵山未来社区打造了2286套人才公寓,涵盖标准单间、loft、60-150平方米家庭套房等全户型产品,一站式配齐现代化家具,让青年人才“入住即回家”,推动“青年人才社区”和“未来社区”深度融合。二是组织交流活动。面向全年龄段人群以及“一老一小一人才”的重点人群,从活动、场景、机制入手,系统构建一个居民彼此熟悉、平等链接、事事皆可持续的模范社区,营造人群融合、老人友好、儿童友好、人才友好的美好邻里生活圈。三是搭建互助机制。通过建立“引进人才结对回迁居民、志愿者结对特殊人群”等互帮体搭建不同人群之间的互助机制,营造和睦邻里关系,激发社区活力和价值。

数智融合,打造全域互联智慧型社区。一是架构“一舱三端”,保障九大场景长效落地。根据不同使用对象建设“一舱三端”(数字驾驶舱、治理端、服务端、运营端)的一站式智慧社区服务平台,以多屏多端的落地模式,实现九大场景的高效集成、融合创新、数据共享。二是多种技术手段,解锁数字化治理新模式。结合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满足物业服务、公共服务、运营管理、基层治理、设备管理等多元化需求,全面降低社区设备管理成本,提升运营效率。三是通过“花园E家”APP实现多用户跨场景运营。“花园E家”是灵山未来社区的智慧服务平台、C端服务触点及B端的数字化管理运营平台,覆盖九大场景、55个子应用,搭建线上积分生态,贯通线上线下资源,满足物业服务、公共服务、运营管理、基层治理、设备管理等多元化需求,为社区、运营、物业、商业、居民等不同主体提供差异化的管理手段与服务能力,实现居民生活便利,运营服务高效。(丽水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供稿 编辑 蔡璟瑾)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