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县聚焦基础设施提标升级 助力现时代美镇建设


发布时间: 2024-04-02 15:25 信息来源: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浏览次数:

三门县聚焦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以项目建设、高效运维等助推基础设施提质增效,全速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

完善交通体系结构

一是聚焦重点项目建设。三门县不断构建和完善综合交通设施网络,进一步构建便利互通、多网融合的公共交通体系。加快台州1号公路三门段、“两高”联络线建设,推动北疏港道路改造工程、港南路开工等,逐步引领推动全域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优化镇村公交线网,实现县域公交村村通,优化设置共享单车、电动车等换乘点,为城镇农村居民提供便利。

二是聚焦道路强化提升。对普通国省道平交口、农村公路平交口、边坡等开展集中整治,对破损的警示牌、警示灯、波形护栏进行更换,移除影响道路通行安全的广告牌、建筑垃圾,对私自设立的平交道口进行拆除,提升整体安全及抗灾能力。

三是聚焦慢行交通体系。根据每个乡镇不同特色打造其特色绿道网络。如蛇蟠乡环岛交通网络建设,在海塘加固基础上结合旅游需求,打造滨海绿道、观景台、亲海栈道。亭旁镇依托红色革命旧址推出“红色之路”绿道,用脚步追寻先烈足迹,提升游览乐趣。

做优文农旅产业配套

一是文旅配套建设,激发新动力。亭旁镇不断挖掘红色、非遗文化资源,完善提升文旅基础配套设施,推动文旅产业发展。新建浙江红色人物地名园、三门党风廉政教育基地,修缮亭旁起义纪念碑、亭旁起义纪念馆、城隍庙等红色教育主体建筑,持续擦亮“浙江红旗第一飘”金名片。迭代升级芹溪天门峡翡翠谷游乐项目,建成游客集散中心,完成景区道路拓宽,新增新西兰滑板车等亲子互动项目,有效承接县内各大中小学户外拓展实践。积极推动应家老村康养小镇项目土地入市并完成摘地,同步谋划推进下路朱村林溪谷度假酒店、岙楼温泉山庄等文旅项目,畅通亭旁文旅线路,以优质旅游配套助推亭旁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二是人居配套提升,打造新形象。蛇蟠乡聚焦现代化美镇建设,推进全域人居环境改造提升。建设渔光曲路夜间经济街区,对沿街商铺整体立面、店招、庭院等重新规划设计,打造特色“海岸仙境”滨海街区,不断丰满城镇形象;进一步提升海岸线景观亮化工程,营造浪漫氛围;优化狮子岭沿山栈道项目,完善休闲区域;加快集镇区住房改造提升项目,推进美丽庭院、一米菜园等建设,不断美化人居环境;持续推进“蓝色海湾”生态修复项目,打造优美海岸。

三是产业配套发展,迈上新台阶。健跳镇完善升级健跳港区航道、锚地等配套,加快恒投二期、通达一期等码头建设,壮大万吨级码头群。用好一类开放口岸载体优势,北部湾、健眺控股等码头建成投用,港区货物吞吐量突破千万吨级大关,实现12年连续增长。同时,持续完善港区配套,北疏港道路、岙口塘园东路及内畅道路启动建设,污水零直排区完成创建,港口产业优势日益凸显。花桥镇深入实施“农业双强”行动,持续加大农业养殖业基础设施投入,建设红旗塘青蟹数字化养殖示范基地、农产品交易市场等,截至目前,全镇养殖面积达2500余亩,平面流养殖效益持续放大。全镇果园共铺设轨道5200米,覆盖面积1600亩,日运输量提高至8000斤,持续推动产业做大做强。

健全城乡长效机制

一是制度细化。结合省市规范要求下发《三门县市政设施养护管理标准》,制定桥梁、排水管网、管渠等设施养护管理制度,建立卫生保洁机制、工程建设例会制度、河道保洁河长制,责任区域包干制度、老大难问题突击制度5项长效机制。完善城镇智慧化建设,健全村民自治体系,通过制定村民自治公约,委托村民日常维护,给部分留守老人创造就业机会增加收入等方式,积极引导农村生活方式转变。

二是监管强化。采用菜单化模式对相关责任主体进行考核,进一步压实各方责任。县人民政府考核监管部门、乡镇;相关部门对专业公司实行集中考核与日常考核相结合的形式,通过定期核查与日常督查等方式,确保城乡基础设施有序、优质、高效地运营维护。

三是管理深化。创新管理体系,厘清县、镇、村、户、公司五级职责,推行县政府为责任主体、乡镇街道为管理主体、村级为落实主体、农户为受益主体、第三方为服务主体的“五位一体”运维管理体系,激发了各方主体工作积极性,有效确保了运维管理的“长治久安”。(三门县美丽城镇办 供稿 编辑 蔡璟瑾)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