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安县梓桐镇聚焦“三个坚持” 引领绿色新风尚


发布时间: 2024-04-02 15:52 信息来源: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浏览次数:

近年来,淳安县梓桐镇以生活垃圾 “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目标,以“三个坚持”扎实推进农村垃圾分类工作,多措并举引导群众参与垃圾分类,持续巩固垃圾分类工作成效,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为艺术小镇建设奠定良好的生态基础。2023年以来,累计投入垃圾分类资金300余万,较好完成各项重点任务指标,黄村村和西湖村成功创建浙江省垃圾分类示范村。

坚持齐抓共管,构建全员参与体系

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强化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打造农村垃圾分类治理体系,实行党员、村民小组长包组联户网格管理机制,采用 “保洁员+督导员+网格长+村书记”四级联动宣传教育,通过上门指导、思想教育和正面引导等方式,疏导畏难怕烦情绪,引导广大村民主动做好垃圾分类。

抓好管家队伍建设。优化生态环保管家队伍建设,通过“自主报名+各村推荐”方式产生队员,优先选用工作能力强、有责任心、懂电脑手机基本操作的人员。每月组织生态环保管家开展知识讲座、外出学习、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的垃圾分类培训,并要求各生态环保管家做好保洁员分类指导工作,切实提高督导员和保洁员履职能力。截至目前,累计开展垃圾分类培训20余次,受训人员达500余人次。

擦亮志愿服务品牌。组建“小蜜蜂”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队,组织党员干部、环保督导员、巾帼志愿者等多方力量走村入户开展垃圾分类宣教,深入开展垃圾分类“八进”活动,重点讲解垃圾分类知识和《浙江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利用节庆活动开展垃圾分类宣传,通过互动小游戏、发放奖品等方式吸引3000余人次参与,发放宣传手册6000余份,有效提升全民垃圾分类意识。

坚持精细管理,提升全域服务水平

完善设施,改善服务质量。统一对亚运自行车赛道沿线生活垃圾集中投放点进行提升改造,累计完成生活垃圾集中投放点提升改造16处。排摸破损、褪色垃圾分类广告牌,完成更新50余处。采购农户桶6000对全面完成撤桶入户,购买240L大桶240只对破损、褪色垃圾桶予以更换。结合省级垃圾分类示范村创建工作,在黄村村、西湖村打造垃圾分类宣传小品20余处。

积分换物,激发参与热情。制定下发《梓桐镇生态环保积分兑换制度》,每年配套积分超市运行资金30元/户。 各村定期组织村两委干部、党员和人大代表等开展评分,检查村民分类情况,根据检查结果给予村民相应积分券,村民可用积分在积分超市兑换日常生活用品。2023年以来,18 个行政村共兑换生活必需品价值达8万余元,有效激发村民参与垃圾分类热情。

闭环收运,实现分类处置。健全垃圾分类、资源回收有机闭环网络,加强推进“两网融合”,实行生活垃圾专车清运,配备车载称重系统,合理安排清运路线,清运责任明确到人,建立清运台账制度。同时畅通公众监督机制,设立公示举报电话,强化清运全程监管,有效杜绝“混装混运”“先分后混”等问题。

坚持凝聚合力,打造共建共享格局

压实主体责任,强化村社自治能力。细化村两委干部和生态环保管家考核办法,加大奖惩力度,鼓励争先创优,倒逼村社开展自查行动。采取分片包干、网格管理等方式,村两委成员对包干区域保洁员履职情况、村民分类情况进行巡查,确保保洁员履职到位,村民宣传到位。充分发挥生态管家专业优势,全天候在岗履职,发现问题当面劝导现场整改,建立日常自查自纠机制。

实施月评月比,造浓互比互学氛围。每月不定期组织业务干部、垃圾分类专管员等到村开展检查,通过现场指导、问题交办和互查互学等方式不断提升全域垃圾分类水平。依托月评月比制度营造互比互学、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建立垃圾分类曝光台机制,定期曝光各村和企事业单位垃圾分类问题。同时将检查结果纳入镇对村综合考评,压实责任督促各村履行主体管理责任,扎实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加强桶边执法,破除屡教不改难题。联合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威坪中队定期开展联合检查、联合执法,通过“桶边检查”“互查互促”等形式对辖区行政村和企事业单位进行检查,指导做好垃圾分类工作。重点围绕垃圾分类黑榜村、垃圾分问题突出企事业单位等开展桶边执法行动,督促履行垃圾分类管理主体责任,对屡教不改者的个人或单位进行处罚。2023年以来,共办理垃圾分类案件35起,罚没金额8350元。(杭州市淳安县垃圾分类办 供稿 编辑 蔡璟瑾)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