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市以城乡风貌整治提升为抓手 全域推进共富基本单元建设


发布时间: 2024-04-22 14:49 信息来源: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浏览次数:

近年来,海宁市锚定全域美丽、整体大美,抓好集成统筹、特色塑造,加快实现风貌品质全域提升、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城乡融合共富共美。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创成省级城乡风貌样板区4个、新时代富春山居图样板区2个、省级未来社区5个,连续三年获评全省“县(市、区)城乡风貌整治提升工作年度考核评定优秀等次”。

聚合力,强化要素保障。紧扣“微”改造,通过综合利用、出租、转让、开发等方式,盘活风貌区、风貌特色镇内各类低效资产,打造一批居民“家门口”城市共享空间、共富餐厅。发挥有限财政资金最大效益,探索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的资金保障机制,通过扩展融资渠道、开展战略合作,整合各类资金助力城乡风貌整治提升、未来社区建设等。如与农行海宁支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争取到200亿元贷款额度用于和美城乡建设,目前已投放112亿元。

强内力,彰显特色优势。聚焦“一城一文化”“一镇一特色”,深入挖掘地方要素禀赋、资源优势和文化底蕴,多维度展现潮城共富共美新风貌。如,通过中丝三厂“一场秀”、横头街“一台戏”、干河街“一部剧”、南关厢“一盏灯”四场景,将优秀在地文化融入到景区建设、业态招引、文明实践等各环节,积极打造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又如,在黄湾、袁花等镇域节点化改造提升中借助“果潮侠影”等3条“共富风貌游线”串联起金庸故居、黄湾大尖山景区、美丽乡村博儒桥村等景点,集中展示生态韵味、武侠豪情、农业共富,实现跨区贯通、一体融合。

激活力,创新运营前置。成立街道级别强社公司,积极探索“强社+民企+社区”三方合作模式,引入社区超市、社区食堂等多元惠民项目,拓宽社区经济增收渠道。同时,将运营思维贯穿到风貌区规划、设计、建设全生命周期,变以往的项目建设“迎合政府”为“迎合市场”。通过运营前置合理分配资源、布局空间,消除以往因项目不可预估带来的运营整改和投资退出等隐患。以盐官古城为例,围绕“一城故事一江潮”主题,引入“音乐小镇”IP,目前正一体推进建设、招商、运营。(海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供稿 编辑 蔡璟瑾)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