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镇海区聚力打造垃圾分类儿童友好社区 |
||||
|
||||
宁波市镇海区聚焦未成年人群,坚持“一米高度看城市”的理念,通过组织体系建设、推进空间建设、开展宣传活动等,打造垃圾分类儿童友好社区,探索建设垃圾分类儿童友好社区新路径。 激发治理“新活力”,拓展垃圾分类儿童友好“工作圈”。紧扣各社区特点,将儿童友好理念融入社区垃圾分类工作,以整合服务资源为载体,探索儿童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围绕“儿童议事”和“儿童志愿服务”两大主题,积极推进“1个区级、7个镇街、N个幼儿园和中小学儿童议事会”组成的“1+7+N”体系,将垃圾分类内容融入儿童议事会,打造“小天使”“桶宝宝”等一批儿童志愿品牌,让儿童成为垃圾分类治理行动新的力量。 夯实社区“硬基础”,打造垃圾分类儿童友好“生态圈”。充分结合社区优势,打造共享菜园、四色书屋、口袋公园等以绿色低碳环保为主导的垃圾分类儿童友好生态圈。如,龙源社区打造共享菜园,实现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让儿童在实践中将绿色理念根植心田;区商务局、区分类办、骆驼街道办事处等部门联合新晨社区共同打造儿童友好商圈先行试点,在吾悦广场定期开展垃圾分类主题活动,将垃圾分类元素融入儿童品质化消费业态;临江社区打造四色公园,位置紧邻幼儿园和居民楼,针对“一老一小”设置垃圾分类飞行棋、趣味跑道、科普展板,让儿童有地可乐,有地可学。 强化参与“广泛度”,丰富垃圾分类儿童友好“社交圈”。依托小学和幼儿园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队伍,将垃圾分类宣传实践活动与农业资源、非遗文化、科普教育、党建活动等元素融合,实现儿童与社区双向赋能。充分运用城市书房、变废为宝工作室、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全域适儿化场景,定期组织开展垃圾分类亲子阅读、手作活动、趣味游戏等贴合儿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适儿化活动,进一步加强家校社联动。如,澥浦镇在以农民画、澥浦船鼓为中心的文化实践活动中融入垃圾分类宣传,以民俗特色为垃圾分类赋能;九龙湖镇串联地域新地标,积极打造4条儿童友好线路,开设变废为宝、亲子游戏等垃圾分类主题课堂,绘就具有九龙湖特色的“分类+”名片。(宁波市镇海区垃圾分类办 供稿 编辑 蔡璟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