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高标准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加速打造现代化美丽城镇 |
||||
|
||||
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是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能够加强区域联系,提升城镇生活品质,改变城镇面貌,让城镇居民拥有可感可及的幸福感的重要抓手。台州市自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以来,充分梳理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因地制宜、科学布局,畅通城乡节点联系,高标准持续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 以人为本、因地制宜,构建安全的市政基础设施体系 完善生活配套设施建设。紧扣民生所需,改造提升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包括小区内部与小区联系的排水、供电、通信、弱电、道路、燃气、供气、供热、消防、安防,加大高层住宅二次供水改造、管网新建改造、雨污泵站提升改造和路口渠化改造工程。温岭市依托“群众畅饮好水一件事”对城镇居民进行“一户一表”设施改造,并启动日供水规模0.3万吨的上马工业水厂建设,完成2家污水处理厂尾水再生利用,新增15处雨水集蓄利用系统,打通城乡饮水管理的痛点难点。创建县级“三化”处理示范村。实现行政村全覆盖且标准化的运维状态。 加强城镇卫生体系建设。严格执行《台州市城镇住宅小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定》,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综合协调机制,建立县(市、区)、镇街、社区之间的联系,发挥好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的力量,加强物业、业委会等力量的公共参与。善用数字化全过程动态监管系统。天台县按照“四分法”设计定制分类垃圾桶,投入30万元搭建垃圾智慧分类管理云平台,配备智能蓝牙秤,多终端实时掌握垃圾分类情况。 建设高水平防震救灾设施。加强应急避难场所、避灾通道和救灾通道规划和建设,合理布局消防及人防设施。为应对台州台风多发的情况,完善河网系统、加高新建建筑场地标高、适当提高防洪排涝标准、改造雨水管道、完善排水系统等。对部分结构老旧、不符合抗震要求的建筑进行主体结构加固和改造。对普通国省道平交口、农村公路平交口、边坡等开展集中整治,对破损的警示牌、警示灯、波形护栏进行更换,移除影响道路通行安全的广告牌、建筑垃圾,对私自设立的平交道口进行拆除,提升整体安全及抗灾能力。2024年预计实现全市行政村、20户以上自然村、灾害事故多发易发区域(点)应急广播双向化终端100%覆盖。 联动布局、高效建设,打造外通内达的交通体系 构建高效、紧密的城镇路网体系。加快分发挥“台州一号公路”集聚作用,串珠成链、织链成网,串联81 省道等一批重点交通项目,加速金沙湾互联互通等内部道路建设,加速推进台州1号公路三门段、“两高”联络线建设,推动北疏港道路改造工程、港南路开工等,逐步引领推动全域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温岭段、东部快速路、龙门大道西延、坦龙线拓宽等道路工程完成前期规划。通过创建党建路、农村示范路、村级路长制等一系列举措构建干净整洁的农村公路环境。增加农村公路养护资金财政预算,建立稳定的资金渠道,并做到专款专用,使农村公路“重建轻养”向“建养并重”转型,促进农村公路健康发展。 提升规范、特色的城镇道路品质。推进道路改建和综合改造提升,开展交通治堵、打通断头路、道路白改黑等工作,完善道路功能,提高城市道路通行舒适度。如路桥区新桥镇推进金良中心路和长泾村区级精品路线道路 “白改黑”改造提升工作,实现道路品质颜值双提升。玉环茅畲乡力抓特色街的交通基础条件提升工作,通过维保路面设施,规范停车重点保障步行与自行车路权与网络连续性。同时大力推进街区面貌提升工作,将“瓜农”特色元素融入街区建筑外立面提升,完成外立面改造3200㎡。 建设舒心、安全的交通基础设施。识别供需短板解决结合小汽车停车需求问题。推进社会停车改造,增加公共电动汽车充电桩、公共电动自行车充(换电)站以及共享停车设施,建设地下车库、建造地面停车楼等。智慧化新建或改造共享停车场。实现实时采集与传输停车数据、停车泊位预约,监控设施全覆盖,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小区、商场、公园等停车位错时开放共享,推进共享停车,缓解城市停车秩序混乱,提升通勤效率。玉环市坎门街道启动全域智能停车系统建设,更好地利用空闲地建设停车场。 尊重生态,共建共享,推进绿色生态设施建设 向“美”而生。根据《台州市中小河流治理“十四五”规划》,围绕美丽城镇总体要求,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以高标准推进综合整治,建立“美丽河湖”“幸福河湖”“水美乡镇”“美丽池塘”,优化河湖资源生态价值实现机制,激发美丽经济,打造全域幸福河湖格局。临海市河头镇规划十三罗溪沿线入河排污口,巩固11条河道共21.5公里无违建。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根据实际情况配建海绵设施。通过强化雨洪管理,构建海绵社区,增加引水渠、水闸、泵站等设施,保持水体连通性;建设雨水花园、生态滞留池、渗透路面等绿色基础设施,减小地表径流。 循“绿”而建。综合把握小城镇公园、城市绿道网、园林创建情况。分析城镇河湖水体、山体等生态保护与修复情况,建设城镇生态廊道。利用闲置地块、老旧绿地等闲置区域开展绿化美化、路面修整、健身器材增设等升级改造。章安街道示范建成一批村级口袋公园、文化驿站,龙溪镇高速桥下城市文创体育空间和龙溪公园联动形成的环成带初步构建,顺利打造东港、梅岙等5处“嵌入式”口袋公园。蛇蟠乡在海塘加固基础上结合旅游需求,打造滨海绿道、观景台、亲海栈道。 以“智”护镇。逐步推进智慧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绿色建筑、绿色节能,新能源基础设施。以智慧灯杆为载体,遵循“能合则合”的原则,对路灯、交安、通信、监测等设施的集约化建设,逐步实现“多杆合一、多箱合一、线缆共廊”打造集智慧照明、视频监控、交通疏导、环境监测、无线通信、信息交互、应急求助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公共设施综合物联网络。白塔镇着力完善数字化基础设施,已经实现5G信号全覆,建成覆盖主镇区的高空瞭望系统,重点单元监控全覆盖,并且微弱移动公司打造AR前端感知,在防溺水、景区防火等方面做到智能预警。(台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台州市美丽城镇办 供稿 编辑 蔡璟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