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三“快”提速 三“新”赋能 擘画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新图景


发布时间: 2024-05-11 15:27 信息来源: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浏览次数:

产业旺,城镇旺,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先行,就是经济产业现代化先行。台州市充分贯彻省政府关于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的部署要求,加快城镇产业创新发展,多点培育、新旧共进、筑巢引凤,全方位跑出经济产业现代化发展加速度,擘画现代化美丽城镇新图景。

多点培育、加快产业能级提级,打造现代化美镇建设新模式

从激活存量用地打出产业发展“多手牌”,助力产业发展从“有没有”向“好不好”无痛转型,同时创新赋能,以强带强,夯实城镇产业之基,为经济产业现代化发展做好“奠基石”。

一是产业用地“再冒新芽”。建设提升特色小镇、小微企业园、现代农业产业园、科创产业基地、“共富工坊”等多类型产业用地。如路桥区新桥镇整合镇域资源,制定综合体发展规划和土地集中连片开发计划,打造高品质智慧农业共富工坊;黄岩区澄江街道充分利用九澄大道两侧可开发的600多亩成熟用地,支撑绿色能谷小镇做大做强。

二是多产融合“同向发力”。结合当下国潮、乡村旅游等多元融合业态,发展“农业+”“文旅+”“制造业+”等融合型产业。温岭市箬横镇作出“农业强镇”的先行示范,以“时令箬横”的品牌核心概念,摘四季之美,宴八方来客,探索出农、文、旅一体发展新路径,并推出线上共富农场活动同步“尝鲜”。

三是高新产能“强强联手”。培育上市企业,制造业“专精特新”企业等;打造绿色工厂、未来工厂、未来农场等,推动产业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天台县平桥镇锚定“中国环保滤料第一镇”战略定位,坚持科创赋能城镇高质量发展,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家,大自然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

新旧共进,加快经济价值提升,激发现代化美镇建设新动能

以《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为指引,以“浙江制造精品”“老字号”为抓手,完善品牌建设培育发展体系,加大优势品牌宣传力度,让“新”与“老”携手,工业、文化、农业多业态共进发力,实现美丽城镇建设产城融合效能提升。

一是更新工业“新名片”。建立工业品牌培育管理体系,“面对面”指导企业开展“品字标浙江制造”相关工作,积极打造“浙江制造精品”。温岭市联动“千企创牌”工作,精选企业建立梯度培育库,实现区域内泵与电机、汽摩配件等主导优势产业全覆盖,实现厂区车间100%亮标,其中大溪镇的光陆电机企业的拳头产品——三相异步电动机实现工业产值近4000万元。

二是激活文化“老字号”。州味道”讲出更多“台州故事”。2023年启动首批“台州老字号”认定工作,加强文旅消费品牌建设,推动本地自主品牌,如宁溪镇金山陵酒业、头陀镇文笔峰柑橘果醋、大溪镇仰天湖茶叶等“老招牌再焕时代“新生”。此外,依托“百县千碗”工程,深挖台州非遗美食和各地特色产品,以吃哺游,带动城镇旅游热潮。

三是加点农业“附加值”。开展地标链溯源,运用“浙食链”推动地理标志产品赋码上链。同时开展农产品地理标志专项检查,切实保护品牌价值,全市已实现涉农乡镇地理标志全覆盖。依托地理标志运用促进项目,通过“地理标志+文创+电商+旅游”的多元融合发展模式,有效提升产品附加值。如椒江区大陈镇将大陈黄鱼与旅游资源深度融合,形成美丽城镇建设新发展动力。

筑巢引凤,加快产城融合提速,建设现代化美镇发展新高地

向外利用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区位优势,为产业规模扩大织就“保护网”;向内完善工业邻里中心、优化人才入驻配套服务,解决人才后顾之忧,保障美丽城镇建设的连续性、持久性。

一是建设现代物流“快车道”。台州湾经开区谋划以头门港国际冷链物流为核心的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依托渔业、农副产品以及医药资源,推动冷链货物、服务、要素跨境流动便利化;同时大力发展通道经济,实现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的良好态势,已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0家。路桥区螺洋街道依托南铁路智慧陆港新区项目,整合铁路物流、公路物流、布局智慧物流,预计建成面向全球的多式联运大物流综合体系,迈出建设综合发展型现代化美丽城镇一大步。

二是整修工业用地“边角料”。启动以道路硬化、园区亮化、公共绿化、环境美化、服务管理智能化的“五化”改造,让企业“围墙外”面貌焕然一新。玉环市在坎门街道科技工业园区外修建游步道,湖心广场、阅读广场、招财广场及儿童活动区、篮球半场等配套设施;清港镇将“边角料”打造成企业服务中心,企业生产多元化、描绘了特色发展型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的工业蝶变之路。

三是建设人才服务“梦享家”。楚门镇新建未来展厅、人才“梦享家”等配套设施,组建专业党群服务队,预计谋划共享食堂、共享货运、共享法院、共享电工、共享安全员、共享工匠等一批共享资源;蓬街镇在辖区内汽车小镇工业邻里中心设置蓬街镇便民服务中心、路桥区图书馆、银行、智慧医疗等点位,并运用未来社区经营理念12幢人才公寓进行全方位、全周期管理,线上线下同步发力,完善人才入驻服务配套,为建设现代化美丽城镇夯实力量。(台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台州市美丽城镇办 供稿 编辑 蔡璟瑾)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