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秀洲区一体推行案件“专查、专办、专用”模式推动执法效能和社会效应双提升 |
||||
|
||||
为进一步提升行政执法质效,助力打造良好的法治营商环境,嘉兴市秀洲区探索建立重大复杂案件专案查办机制,通过做好前道力量保障、做实中道链式突破、做优后道警示规范,全面提升执法质效,达到“办理一案、规范一片”的社会效果。2023年以来,查办行刑衔接案件24件,其中公益诉讼2件,省市典型案例18起。其中破获的秀洲北部湖荡特大跨省非法倾倒渣土案件系该领域全国涉案人数最多、打击力度最大的案件,也是全省首批重大涉水倾倒行刑衔接案件,共记个人三等功6名,个人嘉奖14名,涉及综合执法、生态、公安、检察院等部门。 专人专用,实现前道力量保障。以“专心查、专人办、专业审”为抓手,全力构建“人员精干、管理精细、研判精准”的执法力量体系。一是组建专案组,确保脱产查办。聚焦经济发展、安全生产、民生热点等方面重大复杂案件、行刑衔接案件,深入分析案件特性及困阻,抽调执法精锐力量成立专案组,结合案件走向实行动态调整,以“老带新”“一案一组”方式集中办公,强化重点个案的攻坚突破。目前共成立专案组2个,成员8名。二是创建专才库,确保全员精炼。统筹全域执法力量,创建执法专员人才库,选派各领域具备法律基础实、审讯技巧优、调查取证细等优势的业务骨干充实其中,实行入库管理、统一调度。同步推出沉浸式执法系列活动,以典型案例为范本,适度改编作为“模拟法庭”剧本,通过情景再现促进执法水平精进,“模拟法庭”大比武方案已拟定。三是组建专审团,确保研判精准。招录具备法律职业资格的执法类公务员充实至镇街,组建12名成员的区级法审专家库,融合法律顾问、驻局(队)律师、公职律师等力量,组建专业联审团,通过线上联审、线下会商等方式,从事实认定、证据审查、法律适用、程序规范等多角度剖析重大复杂疑难案件,做到区镇两级“双道把关”,确保查办方向不偏、实体程序规范,实现行政复议纠错、行政诉讼败诉“零发生”。 专案查办,实现中道链式突破。聚焦“久案不结、应罚未罚、以罚代刑”现象,力求建立全链条立体化专案查办格局。一是找准关键点,实现积案清零。定期召开积案分析研判会,逐步分析研究线索细节,并结合进展动态调整查办责任人,案管科严把受案审查、移送协作、流程监控等环节,实现“内部推进有序、外部协同紧密”。去年,住建部门移送1起“案发时间久、证据严重缺失”异地串通投标案,在业务部门通力协作下,办案骨干深挖线索,切准突破口,历时30天成功破获,获市级典型案例。二是厘清关系线,实现类案并罚。针对工程建设、建筑垃圾等重点领域,明晰查办重点环节,在集中分析、统一梳理线索基础上挖出关系线、利益链,对相关违法行为进行串并案,实现类案全盘击破。近期查处的建筑垃圾非法倾倒案中,专案人员以“过责罚相当”为原则,全链条厘清违法责任,对相关违法主体实施“一案六罚”,罚金达70余万元,处罚对象覆盖出土工地、运输单位、提供条件等三方,全方位倒逼群企守法履职。三是拓宽关联面,实现行刑衔接。针对性梳理30项行刑衔接相关罪名,涵盖9个领域46项行政处罚事项,全面做好正反向行刑衔接。今年,1起工程车亡人事故中,除追究相关刑事责任外,涉嫌未经核准擅自处置建筑垃圾的违法行为同步移送至综合执法部门,避免“应罚未罚”;1起水域建筑垃圾非法倾倒案中,成功摧毁2个犯罪团伙,抓捕犯罪嫌疑人21名,对其中5人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2人定罪不诉并反向移送至综合执法部门,有效避免“有罪不究、以罚代刑”。 专题宣传,实现后道警示规范。有效用好典型案例,形成“示范有效、震慑有力、规范有序”的良好社会效果。一是“以案释法”促进示范有效。探索建立“一案一总结”工作机制,分类建立区级案例库,综合执法办联合司法部门定期组织案例征集,从“社会关注度高、典型意义明显、关乎重大战略、涉及多跨领域”等角度评出“首案示范、类案典型”,实行入库管理。案审会前开展“以案释法”大讲堂,实现“以案代训”,同时动员执法干部借鉴经验,提高办案质效。二是“新闻发布”促进震慑有力。区综合执法办、区委宣传部、区司法局联合建立“大综合一体化”典型案例新闻发布会制度,结合社会热点、案例类型等方面,按季召开系列性、主题性发布活动,充分放大典型案例震慑效应。3月,已召开首期典型案例新闻发布会(建筑垃圾领域),通过“制度先行、流程规范”实现常态长效推进。三是“类案归纳”促进规范有序。健全类案归纳整理机制,强化类案分析,形成执法报告书。同时结合自然资源、建筑垃圾、城镇燃气等重点领域案例,深挖发案规律及共性特点,针对性出台办案指引,促进执法规范、打击精准。前期,已出台建筑垃圾领域办案指引,明确法律适用、自由裁量、主体补漏、取证程序、重复违法等内容,可操作性强、落地效果好,推动执法效能和社会效果最大化。(嘉兴市秀洲区综合行政执法局 供稿 编辑 蔡璟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