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市“三抓三促”开创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新局面


发布时间: 2024-05-15 17:34 信息来源: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浏览次数:

龙泉市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打造现代化品质龙泉为契机,创新思路,科学谋划,大胆实践,全力探索出一条具有龙泉特色的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新模式,为全市农村提升人居环境、彰显地域特色、传承历史文化、发展美丽经济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目前,龙泉市共有国家级美丽宜居示范村2个,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34个。

抓规划促高效,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注重规划引领。按照“突出主题、特色培育、典型示范、争创精品”的思路,深入挖掘和提炼村庄个性,根据不同的村庄布局、人文历史、自然资源和产业特色,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在“多规合一”的基础上,高水平、高质量、高品位编制有内涵接地气的示范村规划,统筹谋划村庄“有什么”“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几步做”。

彰显村庄特色。根据本土特色,在规划编制中分别将青瓷宝剑的文化底蕴、古村落的优美环境和独具特色的乡村地域文化引入到产业升级中,激发农村内生动力,以一村带动一片,将美丽环境逐渐转化成美丽经济。如小梅镇金村村以“山体水系,民居院落,青瓷文化”为依托,打造“生态幽谷,度假天堂;青瓷古韵,魅力金村”特色品牌;锦溪镇上锦村以“灵感昴山、花添上锦”的形象定位,建设一个昴山脚下生态优美、环境宜人、特色鲜明的最美新村。

打造连片示范。在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谋划过程中,以点带面,推动美丽宜居示范村由“单个建设”变“连片示范”。如住龙镇龙星村与西井村、锦溪镇上锦村已逐步连成美丽宜居示范带,住龙镇与锦溪镇也以此为基础,创建龙泉住龙-锦溪“红色山水·休闲旅宿”县域风貌样板区,乡村旅游产业呈现“井喷式”增长,示范村建设开始呈现出“一村带动一片、连线成片推进”的良好推进态势。

抓建设促提升,描绘美丽乡村新画卷

强化风貌打造。重视村居村屋、村风村貌、村树村道、村礼村节、村趣村味的整体打造,使之具有山区特点、处州元素的乡村风韵。同时加强新建农房和既有农房的风貌管控,结合《龙泉市“处州民居”建设规划样本》《龙泉市农民建房通用图集》《龙泉市美丽宜居村庄建设范本》等农房风貌引导图集,指导农房改造、村庄风貌管控,打造彰显浙派民居特色的美丽宜居示范村。

完善基础设施。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着力加强薄弱环节打造。近年来龙泉市列入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成功列入国家级传统村落50个、省级传统村落22个、丽水市级传统村落8个;成功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精品村21个,未来乡村3个,美丽乡村达标村达90%以上。同时为破解偏远山区就医难题,开发“浙丽乡村好医”数字化应用,为健全适应乡村特点、优质高效的乡村医疗卫生体系积极探路。

加强环境整治。持续抓好人居环境、垃圾分类、公厕新建改造保洁等工作,以项目建设助推示范村创建、以全民参与推动全域治理。以美丽龙泉建设“十美”行动为抓手,每月对19个乡镇(街道)开展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提升美丽乡村品质、涵养健康文明家风为重点的督查工作,积极引领倡导广大群众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改变生活陋习,确保乡村环境持续有序、干净、整洁。

抓业态促成效,建设宜居宜游新乡村

优化产业布局。拓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充分挖掘村庄非遗产业、特色农业、村庄传统民俗等方面的特色资源,发展地域特色农业产业和旅游产业,并“以点带面”辐射周边村庄。如宝溪乡溪头村通过青瓷产业链延伸打造,提升发展综合实力,拓展文旅业态,建设龙窑文化中心酒店、溪头小筑、陌上归人、古窑里等特色民宿40余家,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游玩体验。

吸引人才归巢。始终坚持“家园”理念,以“留住村民,引回村民”为衡量村庄发展质量的尺度,聚焦退伍军人、毕业大学生、返乡青年、回乡乡贤等多条渠道,力求留得住人,从而激发村落的内生活力。如龙南乡下田村传统村落村民刘晓兴是回乡创业的90后新乡贤,是龙泉市龙南乡下田村的“绿享之家”数字化农场主,盘活东峰、下田、粗溪3个村闲置土地800余亩,带动周边村民就业。

促进民众受益。依托产业优势,发挥美丽宜居示范村带动功能,将人类非遗传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城乡风貌样板区建设、未来乡村建设、共同富裕乡村试点建设等融为一体,全力推进乡村和谐发展。充分挖掘产业特色,在产业基地里耕耘出自己的经纬,让乡村更加“绿富美”,百姓口袋更加殷实富足,使示范村成为集聚产业、居住、游玩等多种功能,让村民充分参与和受益,从而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丽水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供稿 编辑 蔡璟瑾)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