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以领跑姿态积极推进数字城管扩面提质


发布时间: 2024-05-16 15:39 信息来源: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浏览次数:

200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作出了“‘数字城管’是‘数字浙江’的重要举措,是更新城管观念,提高城管效率,提升城管水平的重要手段”的重要批示。杭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按照批示指示精神,积极探索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杭州市于2005年7月被住建部确定为全国首批“数字城管”试点城市之一,并首个通过验收。18年来,杭州数字城管始终沿着“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的发展路径,摸索出具有杭州特色的城市管理模式。

全域覆盖

杭州数字城管持续扩展覆盖面,坚持业务下沉,在街道、乡镇均成立相应数字城管工作平台,工作成果惠及全域群众。目前,杭州数字管理区域已涵盖14个区(县、市、管委会)的93个街道、75个镇,并在桐庐县莪山乡试点全省首个乡级数字城管,为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打通“毛细血管”,助力打造“美丽城镇”和共同富裕示范区。

机制健全

一是立法保障全国最早。2008年8月,以“政府令”颁布《杭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实施办法》,开创全国数字城管立法先河,为持续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提供法治保障。二是标准规范全国最多。于2006年全国首个出台《杭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部件和事件立案结案规范》地方标准,并被国家住建部升级为国家标准,现已陆续主编、参编15部地方、行业标准,成为指导全国数字城管运行的标准“蓝本”,吸引上千批次兄弟城市到杭交流。三是工作体系建立最全。采集类别最全面。立足行业要求和市民关注热点,动态更新立案结案标准,管理内容从包括市政、道路、园林在内的155类增加到324类,比国标多120类。处置速度最迅速。按照“一级监督、两级指挥、属地管理、按责处置”管理模式,以扁平化闭环网络实现纵横双向分层交办,道路积水、路面结冰等处置时长不超过3小时,河堤修复等不超过14个工作日。考核评价最直观。将“及时解决率”作为评价城区和市级相关部门的唯一指标,同时配套协调处置机制,坚持“问题处置在先,责任追究在后”,首创“代整治”、“备货制”,倒逼处置单位第一时间解决问题。

信息多样

一是拓宽信源渠道。除传统信息采集上报外,建立信访投诉、网络舆情等内部转接渠道,接入有奖举报平台信息源,借力杭州交通91.8电台、美团、饿了么、邮政、顺丰等企业和九三学社、志愿者协会等组织,鼓励各类从业人员发挥“城市哨兵”作用,共同发现城市问题。与国内其他城市对比,目前我市数字城管信源渠道数最多。二是人技巡查一体化。以“线上+线下”融合“人巡+技巡”方式,借助智能巡查车、无人机等先进设备,利用视频监控开展常态化巡查,形成空天地一体化综合巡查体系。三是AI算法补充巡检盲点。结合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的视频巡检“快闪”模式,AI智能算法对17万路视频监控自动识别和抓取暴露垃圾、道路破损、井盖破损等9类数字城管问题,以90%准确度提升整体采集质效比。目前这一技术在兄弟城市中处于领先地位。

协同高效

一是搭建全国最全的网络单位协同体系。按照“整合、共享、节约”原则,科学优化协调工作机制,创新“源头治理”“轮值处置”等工作方法,加快处置整改效率。目前已联动市公安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园文局等2498家城市管理网络单位形成作战矩阵,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效能。二是引入执法力量抓源促治。贯通数字城管与省执法平台业务通道,推送无证掘路、私搭乱建等13类符合转执法情形案卷至省执法平台,实现数字城管案卷“监管+执法”管理闭环,推进问题源头治理。(杭州市城市管理局 供稿 编辑 蔡璟瑾)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