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市聚力“产城人境”融合实现城市 品质美丽蝶变


发布时间: 2024-05-17 17:25 信息来源: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浏览次数:

近年来,温岭市以全域推进城乡风貌整治提升为突破,聚焦“曙光首照·山海画卷”总体风貌定位,重点围绕8个城市风貌样板区和2个县域风貌样板区建设,集成推进旧城片区改造、文旅赋能、产城融合等行动,全力打造高品质美丽城市。2023年,温岭市城乡风貌整治提升工作获省级考核优秀。

聚力新旧融合,构筑山海品质名城。锚定温岭市“两城两湖”发展战略,委托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编制城乡风貌整治提升行动方案并入选省级优秀方案,实施全域改造试验区大改造与重点片区微更新相结合,以项目为抓手,通过城中村改造、企业入园、旧城整治等行动,推进老城区、生态新城、产居新区迭代。如入选省2024年度城乡风貌样板区试点的“太平盛事·月河焕新”综合品质区建设项目通过结合“城村两改”,改造月河埠头—瓦屿山、东门路ABC、前溪商业休闲、坊下街历史街区等四大精品区块。目前已完成11个地块877亩城市有机更新改造项目的征迁签约和房屋腾空。

聚力文旅融合,塑造滨海旅游美城。立足温岭山海文旅资源优势,做好文化挖掘和特色塑造,以城乡风貌样板区、美丽城镇建设为载体,通过人文风貌、基础设施等“微改造精提升”,盘活闲置房屋、土地等资源,落地一批石塘精品石屋民宿,形成坞根镇红旅研学、城南镇田园牧歌休闲游、长屿硐天智慧夜游等旅游新方式,举办石塘小人节、坞根乡村旅游文化节、温峤温岭街旅游文化节等系列活动,打造全域旅游新格局。2023年9月,温岭好望海滨游线入选全省2023年首批共富风貌游线,全年累计接待游客约195万人,旅游收入超2.8亿元。

聚力产城融合,打造现代活力新城。发挥温岭泵与机电、机床工具、鞋帽等产业优势,串联泽国、大溪、新河等产业制造重镇和“湖光湾影·浙东光谷”产业,联动主城区与“智造门户”特色产业风貌区,依托产业园区、科创中心、省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平台,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大力培育激光、储能等新兴产业,精准招商引进热刺激光项目,带动引入一批激光项目入驻,初步形成以激光器、工业激光加工设备和医疗激光设备三大方向为主的激光产业链,全面激发温岭产业发展新动能。“湖光湾影·浙东光谷”特色产业风貌区入选省2023年度城乡风貌样板区。目前,“湖光湾影·浙东光谷”特色产业风貌区及周边已入驻企业230余家。

聚力绿色融合,建设低碳生态之城。坚持生态优先、低碳发展的城市发展理念,大力推进九龙湖“活力客厅”、锦屏片区和“灵动城东·品质百丈”等3个城市风貌样板区建设,依托九龙湖、锦屏湖、五龙山等自然资源基底,系统建设公园绿地、沿山沿河绿道、桥下通道等,构建“住宅小区+公园绿地+慢行绿道”多层次开放空间体系,打通城市微循环,为群众低碳绿色出行提供便利。目前共建成绿道约420公里,口袋公园60余个,贯通桥下通道65处;2023年3月,作为唯一县级单位在全省绿道网建设暨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现场会作为作交流发言;8月,该市入选全省城市交通慢行系统建设试点。

聚力业态融合,点亮繁华璀璨夜城。紧扣温岭“曙光城·山海夜”省级夜间经济试点城市形象,依托锦屏片区和九龙湖“活力客厅”城市风貌样板区人气流量,改造提升银泰城、九龙汇公园、新天地、万象城、五洋路等5个消费场景。实施“城市退让空间”治理,通过取消机动车位、打造漫步空间、植入城市家具、预留商业停靠空间等,实现“街道空间一体化”,推动夜间亮化美化和夜购、夜食、夜游、夜宿、夜学、夜娱、夜健等多业态融合发展。2023年以来,该市通过音乐派对、美食市集等吸引夜间消费人群80余万人次,“温岭夜肆”与“新天地时令节庆市集”入选全省首批重点培育文旅市集,创造夜市摊位超2000个。(温岭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供稿 编辑 蔡璟瑾)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