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义县以“三立三强” 助推高质量党建引领综合执法跨越式发展


发布时间: 2024-05-23 14:02 信息来源: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浏览次数:

近年来,武义县综合行政执法局以“围绕业务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中心”为目标,聚焦“三立三强”,以高标准党建赋能综合执法高质量发展。

立足形象强品牌,以增值化服务理念打造执法“金名片”

挖掘特色树品牌。基于区域特色,以“红魂铸蓝”总品牌为指引,积极开展“一队伍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党建创建活动,创建培育武义执法“1+13”党建服务品牌,打造“桐心绘蓝”“熟水红心”“赋彩壶山”等13个党建子品牌,建成13个党建文化阵地,带动树立“一支队伍管商圈”“一支队伍管夜市”“一支队伍管景区”等12个执法特色品牌。推动党建“软实力”向“硬成效”转化、党建品牌向执法品质赋能的良性发展。

丰富内涵提质量。品牌内涵是党建品牌的生命力。武义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始终把强基固本作为推动品牌建设的“生根点”和“先手棋”。2023年在党建品牌提炼全覆盖、品牌上墙全方位的基础上,开展市级“红色基层示范执法队”创建活动,破题升级党建品牌建设,推动党建工作实现全局性提升、系统性增强。2023年,8个基层执法队获评全市首批“红色基层示范执法队”。

强基固本优作风。深化党的作风建设是党建品牌发展的内在需求。严肃党内生活,明确专人负责党务工作,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党员民主评议、党组织生活会等制度,领导干部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强化风险防控,坚持把“清风扫雷”作风整治、全局分层分级廉政谈话、中层“双周”约谈等作为抓早抓小机制的重要举措,及时发现纠正苗头性问题。

立足人才强队伍,以专业化发展要素培育执法“金果子”

选优配强党支部书记。党支部书记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领头雁”“风向标”“压舱石”。根据“德能勤绩廉”考评标准,选用政治觉悟高、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好的省先进个人、中队长、业务骨干作为基层党支部书记,实行一岗双责,以书记领办实事项目、书记开展课题研究、书记季度例会、书记述职等方式,抓好党建服务“小细节”、守好综合执法领域“大民生”。

优化培育青年骨干。推动“讲政治”与“强业务”互促互进,深入实施把“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骨干”的“双培养”工程。健全结对“传帮带”“青蓝工程”“1290快整队”等以老带新、师徒结对模式,营造“前浪传帮带、后浪奔涌来”比学赶超、竞相进步的浓厚氛围。

锤炼一流法治队伍。拓展培训形式,开展封闭式业务集训、“执法蓝.微学堂”、“红色讲师团”堂等学习活动,推动自主培训迈上新台阶。搭建优秀典型案例评比、执法办案岗位大比武大练兵、清廉执法标兵评比等比武平台,以赛促学、以学促行,提升执法履职水平和为民服务能力。2023年获金华市综合执法系统执法办案大比武团体第一名,人防领域行政执法案件获省级最佳实践案例。

立足主业强作为,以社会化转型途径迈向执法“新高地”

执法为民暖民心。坚持以人为本,深化品质城市建设,打造“席地而坐”城市会客厅、省级“高品质示范街区”等城市管理领域“民生工程”。坚持执法为民理念,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推行涉企“综合查一次”、执法“观察期”、信用修复等包容审慎机制,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践行“枫桥”纾民困。成功创建桐琴中队省级“枫桥式”综合执法队,依托“综合执法服务点”、“周三说事”平台、党员“1+3+N”网格化管理,畅通民意渠道;打造“乡音调解室”“勤俭叔劝和”“综合调一次”等特色品牌,推动矛盾纠纷靠前引导、前端化解。取消商圈机动车位240个,有效缓解区块道路交通拥堵的问题;开辟古城“南门共富夜市”1处、设立工业园区“潮汐摊位”17处,提供摊位超170个,有效化解占道摆摊和城市管理矛盾。

创新机制解企忧。充分发挥“武义后陈经验”发源地优势,打造“后陈式”案件回访机制,精准问需,建立“发现—交办—整改—销号”全过程闭环处置机制,促使民忧民盼有人办,回访案件2800余起,助企信用修复90余起,累计推动建议落实70余条,惠及经营主体1000余个。(武义县综合行政执法局  供稿 编辑 蔡璟瑾)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