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三步走” 开启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加速度” |
||||
|
||||
湖州市始终坚持把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放在重要位置,通过科学建构保护体系、有序传承历史文脉,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贯穿到城市更新和城乡建设全过程。以南浔为例,全区拥有3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处国家级传统村落、13处省级传统村落、161处历史建筑,挂牌率、测绘建档率均达100%。近期发布了全市首个关于规范历史建筑保护修缮审批办法,在规范审批流程的同时,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 注重统筹兼顾,健全保护传承体制机制。今年,南浔区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纳入2024年省民生实事任务、“六个新湖州”重点任务等政策文件,并列入区委区政府重要议事日程,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检评估制度守牢保护底线,确保责任不缺位、实施不走样。同步推进立法进程,《湖州市南浔古镇保护条例》已列入二类立法计划;印发《关于加强南浔古镇历史建筑消防安全管理的通知》,全面加强古镇日常监管。 坚持上下统一,规范历史建筑审批行为。主动探索历史建筑实施原址保护审批等3项行政审批事项实施路径。印发《南浔区历史建筑实施原址保护审批、历史建筑外部修缮装饰、添加设施以及改变历史建筑的结构或者使用性质 审批、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核心保护范围内拆除历史建筑以外的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审批办法(试行)》,通过线下组织专家评审、线上提交申请表及线上审批等多元融合方式,规范行政审批流程,真正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突出多方合力,激活文旅融合创新发展。探索部门协作、多元主体参与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新路径,注重新经济、新业态导入,以业态结构调整来引导游客结构变化,加快文旅融合步伐。今年以来,南浔古镇引进概念店、主题店、城市定制店等,如大英博物馆、外滩5号、星零界等“首店”共计43家,构建古镇免票引流、首店经济聚客、口碑释放再引流的“正循环”,让古镇更有活力、更加年轻、更具国际化与时尚化。南浔古镇历史建筑活化利用率达90%以上。(湖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供稿 编辑 蔡璟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