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市“规建治”一体推进垃圾分类提质增效 |
||||
|
||||
近年来,温岭市立足实际,精准施策,下足功夫,持续探索实践“以人为本”的垃圾分类工作方式方法,形成分类设施规划先行、同步配建的前端建设模式,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做实做细,让垃圾分类“新时尚”成为日常生活的“新常态”。 一是建章立制,有据可依。编制《温岭市生活垃圾分类“十四五”规划》《温岭市生活垃圾治理专项规划》,综合统筹和科学谋划全域垃圾分类工作,形成高位推进全市垃圾分类工作的方向、标准和要求;出台《温岭市新建项目配套环境卫生实施建设和管理实施意见》《温岭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实施意见》《关于支持邮政快递也发展的若干意见》等规定,新建小区(村民点)、垃圾分类设施、再生资源回收网点、邮政快递服务用房等建设纳入规划前置审批和竣工验收范围,提升垃圾源头减量、分类源头管控质效。 二是部门协作,严格监管。规划、市容环卫、商务、邮管等部门细化分工,形成合力,严格批后监管,对建设单位施工建设分类配套设施、回收网点、邮政快递服务用房建设进度和情况随时跟踪监督,从规划立项设计到工程批后监管以及竣工验收,全流程参与、监管,确保与新建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时验收、同时交付使用,实现分类设施走出“图纸”变为现实,有效解决分类设施建设“落地难”问题,让分类设施“邻避效应”变“邻利设施”。 三是规划落地,便民利民。2021年至今,温岭全市累计新建并交付住宅小区(村民点)等建设项目69个,建成垃圾分类房(点)82个,小区配套可再生资源回收网点69个。通过规划前置,实现分类投放设施成为新建工程“硬标配”,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清运体系和生活源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两网融合”,有效实现分类设施更加亲民便民利民,有力提升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和资源化利用率,更好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温岭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供稿)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