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微治理”中见民生“大成效” 舟山市城管局扎实推进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


发布时间: 2024-08-01 16:54 信息来源: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浏览次数:

舟山市城管局坚持以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为抓手,聚焦城市管理领域重难点问题,以“精细精准”的政治主动、绣花理念和系统思维抓好品质提升,推动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民生实事,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以精准攻坚破难为标,定“微项目”察民之需。一是形成需求清单。牢固树立问题导向,通过完善落实“四下基层”、走访服务机制,征集梳理民情民意,多次集中研究燃气安全管理、停车秩序改善、公园环境提升等方面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重点民生服务问题,坚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形成科学的“微治理”需求清单。二是制定项目清单。紧密结合群众最急需解决的烦心事、闹心事,统筹城市管理“微治理”项目化,坚持清单化管理。通过稳步实施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生活垃圾分类协同联动不够有力、城市安全运行仍有短板、全市停车泊位资源不够充足等突出问题,全面提升城市净靓美,在“微治理”中让群众切实感受向美好生活品质看齐的追赶步伐。三是落实责任清单。围绕“三体系两机制”要求,充分发挥“头雁效应”,切实改进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集中精力、苦干巧干。实行KPI(关键绩效指标)管理考核模式,科学制定量化任务和考核标准,确保工作落实落细。成立19项重点工作专班,实现“一项目一专班”,加强监督检查,持续跟踪问效。目前,已持续跟进监督整治道路两侧闲置地块综合利用、海上花园城市建设等环境整治提升类行动相关问题200余个。

以高效治理提升为本,找“微切口”解民之忧。一是搭建坚实有力的机制框架。坚持构建和完善城管执法系统督考工作体系,发挥督考办职能,采取“一口下去、一体推进”方式,统筹整合督查检查考核事项,规范绩效评估考核。建立督考通报机制,重点通过定期督考、局领导带班督查、专题专项督查等方式,加大督查考核和晾晒评比力度,形成比学赶超、闭环整改的推进态势,大力促进各项工作达到预期目标,真正做到以群众满意度检验工作成效度,让“群众盼的事”成为“干部干的事”。二是守牢城市运行的安全底线。大力抓好燃气安全风险排查整治,对“带病运行”管道坚决采取停气或落实安全整改措施。今年以来全市共排查并整改管网安全隐患236处,落实安全管控措施39处,改造老旧燃气立管24公里。实施燃气便民服务提升,创新海上运输模式,全市基本实现瓶装燃气同区(县)同价同质。三是呈现惠民便民的幸福质感。立足居民群众亲近自然、休闲游憩、运动健身和公共文化交流新需求和新期待,深化开展公园绿地提质共享行动,6个公园绿化提升完工4个,开放共享公园绿地3.55公顷。紧贴民生诉求,全力解决群众“出行难”瓶颈。构建智慧民生停车体系,全面建成国内技术领先的无人值守、无感支付的新一代智慧停车系统—“千岛停车”,泊位日均周转率、停车半小时内驶离率均明显提升,有效缓解城区拥堵和停车难问题。全面实现本岛公共自行车“无桩化”“增点扩面”“通借通还”及本岛运行一体化,强化共享单车运行日常监管,稳妥有序推进共享电单车引入工作,最大程度便利群众“最后一公里”出行。

以多元群策共治为力,搭“微平台”暖民之心。一是建智慧中枢“数字平台”。在城市治理中加强数字赋能,加快推进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迭代升级,逐步构建物联、数联、智联“三联一体”的新型城市感知体系,强化智管平台的前置参与、信息收集、科学指挥、高效监管等作用,在街面秩序、环境卫生、市政排水多方面实现从传统的“整治命令”向“寓管理于服务之中”转变,真正做到人民城管为人民。二是推协同共治“网格平台”。健全完善《市容市貌“城管网格管理制”指导意见》,全市共科学划分城管网格96个,确定网格成员305名,实现城区管理全覆盖,确保“群众吹哨、城管报到”。压实网格管理责任,构建县(区)自评、市级点评的网格运行监督体系,每季度评选出优胜网格和需提升网格,落实奖惩,真正把群众的“需求清单”“民生账单”变为“满意清单”“幸福清单”。三是汲四方合力“联动平台”。借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纵深推进“一支队伍管执法”,加强综合行政执法队建设,凸显工作协同,致力及时化解基层矛盾纠纷,满足基层民生需求。推进城市管理共建共享,赋能城管志愿服务,常态化开展“城市管理进社区”“党建+志愿服务”,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群众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舟山市城市管理局(综合行政执法局) 供稿)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