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上城区紫阳街道聚焦服务为民 探索分类建设再优化 |
||||
|
||||
杭州市上城区紫阳街道自2019年垃圾分类工作开展以来,作为城市治理的微观单元,聚焦服务为民,不断探索垃圾分类工作的新路径、新方法。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将垃圾分类这件“关键小事”融入居民日常生活,紧扣垃圾分类治理难题,积极探索分类治理工作。从整合社区资源,组建“五位一体”,构建多元主体共联、多元再生资源回收共建、多元组织共商、多元资源共用、多元服务共享的“五元共治”新型垃圾分类治理新体系,使之成为新时尚、新习惯,共同推动街道环境的持续改善。 紧扣难题,“聚焦式”满足需求。在实践中,面临着居民分类意识不足、分类设施不完善、后端处理链条不畅等挑战,紫阳街道坚持把抓好基层垃圾分类治理工作作为基础来抓,从居民需求出发,紧扣“难题”,强化为民、便民、安民,更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太庙、十五奎巷老旧小区由于基础薄弱,垃圾房在十几年前建设时期由于诸多因素影响,有的垃圾房没有接电基础,居民扔垃圾一直都是抹黑扔,街道结合老旧小区实际情况,通过用电靠屋顶的光伏发电板点亮太庙、十五奎巷老旧小区26座无照明的垃圾房,让桶房周边居民受益,照亮分类第一米,解决垃圾房接电困难的窘境,居民桶房前无照明的实际困难。 强化宣传,“多方位”巩固知晓。紫阳街道将宣传教育作为垃圾分类工作的首要任务,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性。2024年以来,紫阳街道携手快递企业,针对小区内多个快递柜进行了“换装”行动。设计团队为快递柜量身定制了色彩斑斓、图案活泼的“新衣”,这些“新装”不仅美观,更融入了垃圾分类的公益宣传元素。特殊涂层的应用有效延长了柜体使用寿命,同时使宣传内容更加醒目持久。紫阳街道通过政府引导、街社主导、企业参与的多方联动模式,形成了垃圾分类治理的合力。快递企业的加入,不仅为“换装”行动提供了支持和保障,还促进了企业与街社之间的深度合作,共同推动垃圾分类工作的深入开展。实施“一柜一宣”策略,每个快递柜均配备一条独特的垃圾分类知识宣传带,内容涵盖垃圾四分类方法、低碳环保等宣传,让居民在取快递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接收垃圾分类知识,有效提升了信息的传播效率和居民的接受度,降低了垃圾分类推广的成本,提高了宣传效率。 聚焦需求,“多层次”提升改造。紫阳街道积极探索垃圾分类的新模式和新方法,推动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利用。与相关企业合作,建立可回收物分类收集、运输、处理体系,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根据小区、商业区等不同区域的特点和需求,合理布局分类垃圾桶和收集点。引入智能垃圾分类设备,如自动识别、满溢提醒等功能,提升投放的便捷性和准确性。同时,加强设施的维护和清洁工作,确保分类设施干净整洁、使用方便。截至目前,提升改造18座垃圾房,其中垃圾房彩绘亮化提升6处,垃圾房改造2处,港湾式垃圾房提升箱体式10处;拟创建省级高标准垃圾分类示范小区12处。(杭州市上城区紫阳街道 供稿)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