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激发装配式建筑高质量发展动力 打造建筑工业化智能绿色杭州样板 |
||||
|
||||
2024年以来,杭州市建委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以新型工业化为引领,聚焦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总体目标,通过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示范带动等手段,推进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不断升级。上半年,全市累计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1150.8万平方米,落实装配化装修试点项目5个,建立装配化装修试点项目库,涵盖商品住宅、医院、学校等业态,装修面积共计30余万平米。认定杭州市新型建筑工业化示范产业基地2家,示范项目13个。 坚持制度建设,加强顶层设计,源头推进项目落地。借助杭州市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工作协调小组及其办公室平台,市区两级协同,将装配式建筑及装配化装修推进要求纳入市区两级绿色建筑专项规划指标要求,在土地出让、项目选址意见书和项目立项环节推动项目落地。印发《关于下达2024年度各区、县(市)装配式建筑(建筑工业化)目标任务的通知》,明确了各区、县(市)装配式建筑年度目标任务。通过工作例会、服务指导、督查考核等举措,做好项目全过程监督指导。全面做好“浙里建造”工业化管控场景提升推广应用工作,完成新老系统衔接,指导区县和项目参建主体做好项目入库,提升全市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加强交流学习,推进装配化装修试点。优化招投标机制,明确提出了对列入装配化装修试点项目的装饰装修专业工程可以单独发包;同时,将装配化装修试点项目视为技术特别复杂或具有特殊专业技术要求的项目,招标人可自主决定资格审查方式。结合全市产业优势和项目实际,积极推进装配化装修在医疗建筑领域的试点应用,组织召开全省医疗建筑实施装配化装修展示观摩会。组织召开杭州市装配式建筑高质量发展技术交流会,加强装配化装修企业、项目、建设主管部门等各方主体的经验交流和观摩学习。统筹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市装协、市勘察设计协会联合发布了22家企业为第一批装配化装修试点企业名单。指导市建协、市装协、市勘察设计协会做好《杭州市装配化装修企业、材料与部品目录集》的编制发布工作,探索建立定期发布机制。按照省、市装配化装修试点工作方案,排摸确定2024年试点项目,牵头加强过程指导和管理,强化过程评估,推进试点项目高质量实施。 着力完善技术支撑,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提高装配式建筑品质。2023年市工业化办编制出台《装配式建筑质量问题防控技术指引(试行)》,梳理形成包括设计类、部品部件加工类、施工类质量问题防治案例109个。2024年对试行版指引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增补了装配化装修章节共29个装配化装修质量问题防治案例,出台《杭州市装配式建筑质量问题防控技术指引(修订版)》。推进装配式适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推广,认定公布《杭州市装配式建筑适用技术推广目录(2023)名单》,形成包括结构系统、围护系统、装修系统、智慧管理的16项推广技术。印发《杭州市装配式建筑适宜施工工法汇编集》,汇编集分钢结构类、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类、装配化装修类三册共29个工法。与市卫健委联合开展杭州市装配式医院建设案例征集编辑工作。定期发布装配式建筑混凝土构件和钢构件产能信息,有效保障装配式项目构件供应。 强化试点示范,发挥引领作用,引导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编制《杭州市新型建筑工业化示范产业基地和示范项目评价技术导则(试行)》,进一步提升市级新示范产业基地和示范项目申报、评价的科学性和严谨性。2023年组织认定市级示范产业基地9家,示范项目25个,2024年认定市级新型建筑工业化示范产业基地2家,示范项目13个。组织开展了省级示范企业、基地、项目申报推荐工作,共向省建设厅推荐示范企业3家、示范基地2家,示范项目19个。收集示范产业基地和示范项目图集相关信息并已完成汇编成册,将示范产业基地和示范项目亮点以图文并茂形式供各参建单位学习,进一步发挥示范项目和示范产业基地引领带动作用,创建一批可借鉴、可复制的典型样板工程。(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供稿)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