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全面加强“三支队伍” 激发建设全域现代化美丽城镇活力动力


发布时间: 2024-09-02 17:28 信息来源: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浏览次数:

台州市充分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市六届三次党代会精神,将“三支队伍”建设作为立市三十周年再迈发展新台阶的有力保障,坚持大人才观、搭建共富载体、激活创新赋能,不断激发人才赋能建设全域现代化美丽城镇的活力动力,谱写城乡融合发展新篇章,促“山海台州”共富共美。

坚持大人才观,提高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共谋现代化美镇大场景

找准人才培育与使用双主体的“穴位”打通城镇建设脉络,推动人才供给侧和需求侧双向发力。通过落实“三支队伍”建设,形成“引才-励才-留才”良性循环,破除城镇要素制约,探索现代化美镇建设的“突围之路”。

一是联镇育才打造“新队伍”。聚焦培养人,依据《台州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探索建设黄岩南城街道、高桥街道、沙埠镇、茅畲乡等乡镇街道联合培养模式,加强资源要素城乡一体全域全盘管控,创新打造年轻干部“四季课堂”,选拔兼具志气锐气胆气朝气正气的高素质年轻干部队伍,构建城镇建设人才蓄水池,实现培训、评价一体化建设,促进城乡一体融合资源共建共享。

二是优化制度建立“新保障”。聚焦激发人,营造公正平等、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推动“以技提薪”。健全干部建立“镇聘村用”试点领导小组。采用“县统镇聘村用”三级管理模式,连续两年考核优秀的,重点培养;同时选聘“合伙型”后备干部,考量丰富业态、回引人才、经济增收三维度指标,先进分子提级管理,统筹发展入党,充分发挥党组织在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中的坚实堡垒作用。

三是技能竞赛开拓“新通道”。聚焦尊重人,举办建筑工匠竞赛,加大对古建技艺保护传承,扩大人才集聚效应。温岭市成功举办2024年省级乡村建设工匠职业技能竞赛,通过以赛聚才、以赛敦教,推动更多“土师傅”转型升级为新时代城镇建设的“巧工匠”。临海市举办首届传统建筑工匠职业技能竞赛,为促进台州市传统建筑工匠培养,提质现代化美镇建设注入澎湃动能。

搭建共富载体,充分释放高水平人才活力,共绘现代化美镇全图景

对接城镇企业的技能人才需求,建设具有影响力和示范引领性的人力资源服务集成平台建设基层试点。通过发挥平台“枢纽”作用,激活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的源泉活水,不断释放建设活力。

一是“人才驿站”实现人才服务再突破。以台州市开放大学为引领,在每个县(市、区)建设开放学院,利用“县级开放学院-乡镇社区教育中心-乡村技能服务站”培训路径协同开展各项劳动力普惠性技能培训,同时在老旧建筑改造后的党群服务中心搭建集公共就业服务和“人才+”零工市场功能的“枢纽”,实现人才与公共服务效用最大化。例如临海江南街道搭建“江南驿”,“一站式”集成党群服务、人才服务、企业服务、劳动者服务,发挥当地商贸繁荣、市场成熟、工业发达的资源条件,逐步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做好“最后一公里”人才服务。

二是“整村运营”实现要素整合再提升。通过与县(市、区)领导班子指导推动,签约各类型“乡村运营合伙人”“乡村CEO”,在各创建示范镇推行综合运营服务项目,以“留才”推动“留人”。例如北洋镇由国家高级规划师团队坐镇,联合镇政府打造北洋镇田园综合体运营服务项目“田园超市”,获省财政奖补2000万元;白塔镇建立运营项目资源库,共签约76名“乡村运营合伙人”,成功签约7个整村运营团队,带到7.1万小农户促产增收。

三是“科创启航”实现经济产业现代化建设再上新台阶。在台州市实施战新产业“启航计划”的时代机遇下,推进城镇重大产业项目攻关,推动人、产、城融合发展。将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与“创建民营经济示范城市”战略相结合,引导具备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的乡镇向着特大镇发展,强化“以城带镇”;推动“海洋强镇”,提升临港产业水平,激发“向海图强”新动能。目前共有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20家,精密制造、新能源、新医药健康等3个产业集群入选2024年中国百强产业集群,位居全省第一。

强化优才赋能,构建特色化融合业态模式,共享现代化美镇新成果

打造城镇人才全面发展的良好生态,深化人力资源增殖化服务,以才助镇、以才带镇,在新模式、新布局中充分发挥人才坚实力量,助力农、文、工、旅、镇同步迈向现代化共富道路。

一是建立新农与城镇“强链接”。在全省率先走出“侨助工坊”的先行探索之路,结合《台州市共富工坊建设管理条例》,借工坊集聚优势开展农业技能、加工技术、电商直播等多方面培训,充分保障新农人人才供应与产业需求的匹配,累计培育人才超1000人,实现村民、村集体经济、企业三方共赢,形成全域共富格局。以仙居县田市镇为先行者,探索除了“侨商侨企+村集体+经纪人+农户”的工坊模式,引入订单超3000万元。

二是打造养老与服务“优享家”。通过人才创新赋能,遴选29名专家组建市养老机构等级评定专家库,将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运营经费提至每年15万元,助力落实镇域“老省心”,实现家门口的“现代化”。台州市首家市级综合养老机构落户章安街道,一期、二期共设计床位1500张;全市竣工养老机构13个,在建17个,新增“老省心”综合体32个,改造提升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326个(其中山区、海岛照料中心114个)。计划到2025年基本形成“居家+社区机构+智慧养老”家门口养老模式,实现全域覆盖、城乡均衡、优质共享的基本养老服务。

三是畅通传统与现代“双车道”。特邀文化顾问参与美镇文化服务项目管理,创新文化精品,玉环东海渔俗文化入选首批“浙江文化标识”培育项目。另一方面以实施“历史文化记忆工程”为抓手,邀请文史专家整理文化元素,健全“一库一图一池一清单”档案,同时加大非遗项目建设投入,推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演艺、经营、研学和交流为核心的文化旅游项目开展,如温岭市石塘镇在各类校园分别设立大奏鼓和石塘七夕习俗传习所,邀请习俗传承人进驻各村文化礼堂不定期开展传薪教学,推进文脉传承,提质人文环境现代化建设。(台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供稿)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