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实现海绵城市建设系统化、全域化、长效化 |
||||
|
||||
自2022年成功入选国家“十四五”系统化全域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以来,金华市持续健全海绵示范体制机制,强化资金管理,加强项目全过程管控,实现海绵城市建设系统化、全域化、长效化,全力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海绵城市建设“金华样板”。近日,该市再次获评中央财政海绵城市建设示范补助资金2023年绩效评价A等,成为全省唯一连续两年获评A等的城市。 推动立法先行,完善海绵示范顶层设计 制定全省首部海绵地方法规。制定实施全省首部地方性海绵法规《金华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在全国范围内率先落实“大生态”“大海绵”理念。条例共分五章二十六条,明确海绵城市建设的部门职责、管控要求和相关法律责任。 建立“1+3+7+X”制度体系。下发《金华市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编制修订《金华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等3项专项规划和7项海绵建设技术标准,出台《金华市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全过程管控实施细则》等一系列配套政策,项目全过程管控机制、规划标准等海绵顶层设计日臻完善。 强化海绵项目全过程管控。下发《关于加强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管理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全过程管控的通知》等文件,完善从规划编制、项目立项到设计、审查、施工、验收的全过程管控体系,目前已将现有海绵项目全部纳管。由市海绵办牵头对项目的海绵专项设计方案(设计专篇)、施工图中海绵城市内容开展技术审查。2023年共审查各类海绵项目103个,2024年审查项目181个。 打造重点项目,发挥海绵示范引领效应 实施一批重点片区和重大项目。重点打造市区通园溪、长湖湾、玉泉溪三大海绵示范片区,有效带动全市海绵建设,凸显示范引领作用。截至目前三大板块内已开工海绵项目32个、完工19个,完成海绵投资9.23亿元,初步形成集中连片效应。实施“三库三溪”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提高上游水库库容、提升流域调蓄容积和市区三大流域蓄洪行洪能力,通园溪过流能力增加7.5立方米每秒。 打造海绵城市项目典型示范。截至目前,市区海绵库内项目已开工109个、完工85个;全市3个项目入选住建部海绵城市建设典型案例,其中东市南街改造项目入选全国唯一一个海绵型道路范本案例;18个项目入选省海绵城市示范性工程,6个项目入选省海绵建设典型案例,数量全省第一。金华市移动排涝装备项目入选全国八大移动排涝基地之一,为华东地区唯一入选项目。全市水安全能力逐步增强,水环境指标大幅改善,水资源短缺有效缓解,水生态系统稳步恢复。 充分发挥央补资金使用效益。制定《金华市海绵城市建设示范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加强央补资金分配谋划,逐年制定分配方案,确保资金落实到位。规范海绵城市建设中央补助资金的使用管理,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引入第三方造价和绩效跟踪审计,对央补资金使用的合规性、时效性开展监督检查,提升资金使用效益。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109个海绵项目的投资跟审工作。 强化交流宣传,营造海绵城市品牌氛围 开展高校合作,扩大交流“朋友圈”。与清华大学、北京建筑大学等国内知名大学合作,共同开展《“微丘水乡、山溪型河源城市”海绵城市技术适用性和实施效果评估》《极端暴雨条件下外江洪水对城市排水系统的影响》等海绵课题合作研究,通过产学研相结合,扩大本地海绵城市建设经验在业内知名度和影响力。 组织专家培训,提高队伍专业度。多次邀请国内知名专家来金指导海绵城市示范建设工作,召开规划评审会和项目评审会,组织专家赴项目现场开展实地指导。举办专家培训会,要情市级资规、建设、水利等部门相关处室业务负责人、各区海绵城市工作从业人员等参加培训,全面提升海绵城市建设队伍水平。 加大公众宣传,赢得群众好口碑。坚持海绵宣传“上电视、上报纸、上网络,进基层、进社区、进学校”,加大对公众和海绵建设一线人员的宣传力度。2024年市海绵办通过多种媒介开展宣传,组织进基层、进社区、进学校宣传100余次,群众对全市海绵建设工作满意度达97.28%。(金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供稿) |
||||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