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市“增花添彩”擦亮城乡风貌生态底色 |
||||
|
||||
近年来,温岭市坚持“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四季见花、处处见彩”理念,以“绣花”功夫和精细化管理思维,大力推进城市绿化“增花添彩”行动。通过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创新配置等措施,进一步加强主次干道、公园绿地、滨水绿道等观赏植物的多样性和连贯性,不断提升城市品位,美化市容市貌,全力打造美丽宜居的城市环境。截至目前,建成区绿地率达39.0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5.25平方米。 坚持规划先导,构建精细管理体系 一是提前谋划。通过开展前期走访调研,结合市民需求,制定“增花添彩”计划并列入重点统筹项目,确保绿化建设改造实效。如今年共投资2800万元,其中主干道路2500万元,绿化节点建设300万元,于三月底全面完工。 二是精心设计。充分考虑花卉与城市环境协调因素,明确花卉的种类、数量、分布区域等,通过种植不同色彩,不同花期的开花类植物,打造特色鲜明的城市园林景观。如确定中华路彩叶树为娜塔栎、横湖路为玉兰、九龙大道为朴树和银杏、人民路为悬铃木等。截至目前,城区新增种植各类花卉20万株。 三是创新服务。充分秉承“打开城市绿地”的思路,突出以民为本,通过增设休憩、运动、健身、游乐等设施,提供就近休闲游憩功能,实现公园形态与社区生活有机融合。同时结合城乡风貌整治提升、老旧小区、未来社区改造,按需打造“弹性”空间,增加公园绿地的“可进入性、可参与性、可互动性”,让人们能够真正亲近绿色、融入绿色,实现“人景融合”。 坚持因地制宜,打造特色道路景观 一是突出示范展示。按照一路一景、全空间美化的思路,以城市主要道路为重点,实施花卉铺彩,优先选择颜色鲜艳、适应性强的品种,形成多花多彩、层次丰富、舒朗有序的道路景观。如在中华路采用中层树状月季,矮层灌木为杜鹃、黄金菊、满天星、紫娇花为主的花卉种类,打造独特的“月季大道”。 二是打造立体景观。针对原有道路两侧绿化带、渠化岛、道路节点等绿化彩化不足等问题进行整治,通过特色造景植物的多层次搭配,融合“立体绿化+文化”“立体绿化+艺术”的叠加效应,呼应道路周边环境。完成人民路、万昌路、体育场路等节点改造提升22处,建成环湖路等特色植物雕塑5处。 三是创新配置方式。通过采用连体树池、花境等多种花卉配置方式,使花卉呈现出不同的景观效果。如在三星大道改造过程中,机非隔离带绿化采用组合式花镜烘托沿线造型罗汉松的美;在人民路中央绿带的护栏上,采用藤本月季软化隔离护栏的生硬;在九龙大道改造过程中,连通相邻树池,适度造坡,立体化展现杜鹃花景观。 坚持量质并举,持续优化绿色空间 一是抓公园提升。突出以植物造景为主,加大城市公园绿地色彩建设,提高观赏价值。如打造以红花檵木和樱花为主题的东辉公园,以樱花和月季为主题的下保山公园,以杜鹃为主题的烈士山公园,以银杏为主题的湖心公园等,让市民转角就能走进花园。 二是抓空闲地改造。开展“治乱提质”、“微改造精提升”等行动,挖掘城区边角地、闲置地、插花地等碎片化空间资源,见缝插绿,改造提升建设面积小、选址灵活的口袋公园,增加便捷舒适的绿色活动空间,更好地满足群众出门见绿、移步见园的愿望。截至目前,城区共建成口袋公园50余个12万平方米。 三是抓绿道连接。以主城区绿道全贯通为目标,建成绿量丰满、层次丰富的沿河绿道沿河绿道63公里,使之成为连接公园、道路、小区等片区的绿色生态走廊。沿线种植樱花、桃花、红花檵木等各类色彩类植物等,并利用墙体打造多处月季花墙,形成线、片状观赏面,为市民提供可赏可游的滨水空间。(温岭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供稿) |
||||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