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762号提案的答复意见 |
||||
|
||||
尊敬的吴国强委员 :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建设洪涝韧性城市 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篇章赋能助力》的提案收悉 。该提案对于完善城市防洪排涝体系、持续推进城市内涝治理、促进韧性安全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厅将认真研究、积极吸纳。经商省发展改革委 、省水利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应急管理厅、省气象局,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全省上下紧紧依托“五水共治”这一重要载体,把治理城市内涝作为保障城市安全发展的重要任务,统筹城市防洪和排涝,因地制宜、因城施策,持续推进城市排洪防涝工程、河道综合整治工程、排水管网畅通工程、雨水泵站能力提升工程、海绵城市示范性工程等基础设施提升,不断加强应急设施储备和应急队伍建设,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一、主要工作举措和成效 (一)全面加强系统谋划。省建设厅会同相关部门先后印发《浙江省城市内涝治理“十四五”规划》《浙江省城市内涝治理实施方案》,按照“三年大整治,五年见成效”的总体目标要求,积极实施推进“城市内涝治理工程”,计划完成大型排涝项目646项,投资1475亿元。省自然资源厅牵头编制了《浙江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对全省国土空间安全韧性面临的潜在风险进行剖析,明确提出因地制宜开展防洪排涝,完善城市和区域洪涝灾害风险防控设施布局,并提出一系列具体规划措施和重大项目。省水利厅牵头印发了《浙江省水网建设规划》《浙江省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等,以拓浚通道、加高堤防、河隧结合、泵闸联运、多级强排等工程手段,促进平原地区涝水快排。 (二)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省防指办运用“联合作战”的理念,牵头建立并高效运行防汛防台“1833”联合指挥体系,持续提升统一指挥、整体协同、一体作战能力,有力有序防御应对台风及多轮持续强降雨。省建设厅会同发展改革、自然资源、水利、应急、气象等部门组建了全省城市内涝治理工作专班,建立联动会商机制,加强日常工作交流,统筹推进全省城市内涝治理工作。从省级有关部门和高等院校选聘了专业技术人员75名组建了浙江省城市内涝治理专家库和海绵城市建设专家库,指导各地开展规划编制、智慧管控、洪涝评价等工作,为深入推动全省内涝治理提供技术服务。同时,建立健全城市防涝体检机制,根据“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的要求,全面排查城市排水防涝设施薄弱环节,形成风险清单,编制整治方案,建立滚动项目库。 (三)扎实推进能力提升。“十四五”以来,省建设厅持续推进全省城市排水能力提升工作,重点聚焦新建改造管网、雨污分流管网、清淤排水管网、雨水泵站提升、新增应急设备等方面。全省累计新建改建雨水管网3980公里,清淤排水管网12.8万公里,改造易积水片区838处,新增泵站抽排能力39.31万立方米每小时,新增应急排涝能力18.17万立方米每小时。全省31个城市全域落实新区“海绵+”和老区“+海绵”理念,建成海绵示范片区40个,打造海绵示范项目718个,城市排水防涝能力大大提升。 (四)系统推进防洪工程建设。为防御区域洪水和沿海平原风暴潮,“十四五”期间水利部门共计划安排海塘安澜千亿工程1000公里,沿海平原高速水路工程、主要江河堤防工程等防洪工程96个。截止2023年底,已累计开工防洪御潮工程近70项,相继建成杭州三堡排涝泵站、宁波姚江上游“西排”工程、温州永嘉三塘分洪、台州临海大田平原排涝工程等大型防洪排涝项目,有效缓解了当地的排水防涝压力,成为稳一方安全的“压舱石”。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厅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完善洪涝灾害防御体系,持续推进城市内涝治理,加强城市内涝风险研判预警,进一步巩固提升城市洪涝治理成效。 (一)突出顶层设计,强化系统治涝。按照《浙江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要求,坚持流域的系统观念,整体考虑防洪排涝能力建设,加强城市排水防涝与流域防洪规划空间分配和竖向设计统筹,提升城市应对超标降雨的应对能力,谋划做好“十五五”防洪排涝规划。会同省自然资源厅、省水利厅等部门,加强对地方的指导,持续强化内涝风险研判、加强城市竖向设计、推进防洪防涝提升工程,逐步形成目标一致的排水和防洪体系。 (二)突出能力提升,强化工程治涝。流域层面,坚持“蓄泄兼筹、系统治理”的方针,着力提高流域蓄滞洪水能力,2024年做好水利重点专项实施方案(2024-2030)编制,推进“千项万亿”水网安澜工程,着力推进城西南排、西险大塘等166项工程建设,完成10项以上重大项目、200项以上中小型项目竣工验收。城市层面,按照海绵城市理念,不断提升城市内涝治理能力和水平,提升城市韧性。2024年计划新建改造管网400公里以上,改造雨污分流管网150公里以上,清淤排水管网1.8万公里,整治内涝积水点100处,建设海绵城市重点项目100个。为做好应急能力提升工作,2024年重点推进金华市国家级应急排涝基地项目建设,计划新增应急抽排能力4.46万立方米每小时,配备泵车、排水抢修车、救援装备等200余台。 (三)突出数字赋能,强化联动治涝。围绕城市内涝和城市安全运行风险清单,在下沉式隧道、下穿立交等易积水区域持续推进数字化监测感知设施安装,并接入“浙里城市生命线系统”,形成“识别提示、确认预警、指令闭环”的内涝监测感知系统。同时,将降雨预报、实时降雨、河道水位等关键信息接入城市内涝治理在线平台,推进风险联动预测、流域联动调度。加快雨情、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体系建设,完善预报调度一体化工作模式,优化迭代“山洪智防”,推进全省数字孪生流域建设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省政协提案委,省发展改革委,,完善防洪“四预”功能。 (四)突出隐患排查,强化能力治涝。持续开展城市下沉隧道、下穿立交、地下车库等风险点位的隐患排查,滚动建立隐患清单,细化“一点一策”管控方案,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切实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加强防汛物资储备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健全工程调度、抢险救援、救灾救助等防抗救协同机制,常态化开展防汛防台应急演练,组织基层责任人业务培训,提升抢险实战能力。加强汛期值班备勤,各类救援力量进入临战状态,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重大风险隐患点等提前预置布防力量物资,确保一有征兆能及时有效处置。 感谢您对城市内涝治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24年6月26日 联系单位及联系人:省建设厅 城建处 姜少睿。 联系电话:0571—81050821。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