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化县农村房屋保险改革创新试点 首例农房维修赔付顺利完成 |
||||
|
||||
作为全省农村住房保险改革试点县,开化县积极探索完善农村房屋保险制度,通过构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政企共赢、农户受益”新型农房保险增值化服务保险体系,优化服务流程,成功实现首例农房维修赔付资金到位,为当地农民住房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探索农村房屋保险改革积累了宝贵经验。 拓展保险责任范围,在保险保障上做“加法”。一是创新农村房屋保险试点。在政策性农房险的基础上,开化县开发整合一套适宜农村自建房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的增值化保险方案,以“政府政策为推动、农户自愿为原则、市场运作为基础”,立足现有险种打造“强制险+商业险”组合模式,增加人身保险业务、扩大家财险理赔范围,对临时居民(第三方)因灾因意外受损财产、人身安全等内容进行扩面补充。目前,已在6个村共计2061栋农房投保。二是提高农村房屋赔付标准。开化县自2012年起征收缴纳政策性农房保险,I级倒塌按每自然间1250元赔偿,II级倒塌按每自然间2500元赔偿,III级倒塌按每自然间4500元倒塌,每户最高赔偿22500元。而农房增值保险则对于房屋修缮有9000元赔付限额,对于家庭财产损失有10000元赔偿限额,同时两者赔偿可同时叠加。三是延伸住房安全多方覆盖。近年来开化县因极端天气受损房屋数量激增,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无法覆盖室内家电、门窗、屋顶瓦片等财产损失及维修加固费用无法赔付。农房农房增值保险对农房安全巡查、极端天气预警、修缮、家财损失进行扩面保障,延伸多方住房安全保障。 优化保险服务模式,在风险管理上做“减法”。一是增加第三方专业机构服务。引入房屋安全动态监测服务,构建多层次农房保险体系、创新农房全面体检工作,构筑“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农房安全保障体系。通过保险公司委托具备相应资质和设备的专业第三方机构,对被保险房屋开展倾斜、裂缝、沉降等日常监测,并提供动态数据采集、预测倒塌风险以及定期提供监测报告等全方位的服务,填补事前风险敞口。二是形成城乡巡检服务网格。在全面推进“保险+服务”模式过程中,利用现有保险公司的村镇协保员实现“一村一协保”售后保障人员,同时充分动员建筑工匠和农户力量,建立“一村一工匠”的专业化的农房巡检队伍,通过保险增值化服务,鼓励农户主动参与和支持危房改造工作。目前已在6个试点村配备12名,巡查房屋安全各类问题并及时报告。三是简化房屋赔付流程手续。进一步简化赔付流程,缩短赔付周期,在受灾农户报案后,保险机构联合相关部门迅速开展勘查定损工作,确保赔付资金在规定时间内足额发放到位。截至目前有4起报案,已快速处理农房受损赔付案件1起。 统一规范服务标准,在监测效率上做“乘法”。一是建立农房险专家智库。为保证监测服务质量,开化县集结政府部门、高校院所、建筑行业专家等多方力量,依靠“双师下乡”队伍力量,组建房屋安全专家库,为农房安全管理提供专业保障,发挥专业特长帮助提升农房和基础设施建筑安全管理水平,满足农户对农房安全的需求,以建筑赋能引领乡村振兴。二是分级分类动态监测。委托由乡村建设工匠+”为主的农房巡查、体检服务团队定期对项目中房龄较老、房屋质5量较差的老旧房屋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风险等级,提供不同频次的监测服务,尤其是重点关注监测等级为四级房屋的安全。截至目前共计开展首轮巡查登记2064栋,巡查254栋次,老旧房屋巡查409栋次。三是有效畅通巡检数据信息。将房屋信息录入农房“浙建事”系统,共同服务于房屋安全管理。合理共享“农房浙建事”安全管理数据,降低保险企业数据管理及数据维护成本,降低保险成本,促进农房保险可持续开展。建立“一户一档”的农房体检数字档案库,补全浙江省农房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重要一环。(开化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供稿)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