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以数字驱动环卫精细化管理 探索为民服务“芯”路径 |
||||
|
||||
近年来,湖州市建设局围绕“好用、实用、管用”的原则,聚焦环卫业务全链管理,以问题为导向、以增效为目标,打造集管理服务、业务指导、监督检查、综合评价、智慧分析于一体的“新引擎”,实现环卫精细化管理的“新跨越”。 开发“可视化”保洁模块,让城市道路“提颜增色”。通过统一逻辑关系、优化数据算法、运用高精遥感技术等,实现道路保洁实时监控与动态调度,推动保洁效率与质量双提升。一是“绘”就一体化作业一张图。将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公厕、绿地、果壳箱等环卫基础设施,进行正射影像数据采集,构建环卫作业一张图,实时掌握环卫作业基本情况。二是创新应用“有效作业指数”。依托机扫、洒水等作业车辆副发动机,自动识别车辆作业状态,系统计算车辆“空驶率”“作业速度”和“行驶速度”,从而有效避免“出车不出工”“作业扰民”等现象。三是优化“人机”协同作业模式。依托定位设备,实时监测人员、车辆等动态,科学规划环卫工人工作时长。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进一步优化调整“人工+机械”联动作业模式,实现人机协同高效运作。 构建“公交化”收运模式,让垃圾清运“减碳添绿”。以垃圾收运为切入口,助推垃圾分类与环卫业务一体化融合。一是创新建立“四定清运”模型。充分运用车载称重、垃圾桶赋码、视频抓拍等技术,构建“定时、定点、定车、定路线”的公交化收运模型,对生活垃圾来源、重量、清运时间和流向进行全程跟踪、一网研判,有效破解垃圾桶占道摆放、混投满溢、脏污破损等难点问题,降低市民热线投诉率。二是配套开发“预警分析”功能。通过垃圾时空分布规律,对清运车辆作业数据、运载能力深度分析,结合避高峰作业、周边扰民问题及车辆运载能力等要素,优化调整垃圾清运路线80余次,提升清运效率30%以上,碳排放减少量达15%。三是试点推行“计重收费”模式。探索车载称重技术革新,全年开展700余次实地称重和数据分析,60余次算法优化,将垃圾重量误差率控制在±3%内,试点生活垃圾“计重收费”,倒逼街道社区、小区物业等加强垃圾分类管理,试点小区单位生活垃圾总量同比下降17.6%。 探索“多元化”考核体系,让考核管理“公正高效”。以市容环卫品质提升为目标,不断健全环卫业务一体化考核体系。一是打造线上“数字巡查”体系。依托“环卫帮手”“湖垃圈”等巡检工具,构建日常巡查、专项巡查、领导班子带班检查、全员随手拍等多种线上巡查模式,建立全员参与、上下协同、政企联动的巡检机制,实现巡查过程可追溯,巡查结果可追踪。二是实行“考评处”标准电子化。借鉴交警处罚模式,将考核办法细化、标准化后纳入线上“数字巡查”,实现事件从发生到处理、复核、处罚、申诉及结果查看的全流程闭环管理,确保考核公平公正,有效防范廉政风险。三是拓宽“群众议事”发声渠道。以市级‘民意直通车’为主线,在区县建立联络站点,招募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基层骨干、热心市民等民意观察员1010名,累计开展23场民意观察活动,提出相关意见建议2000余条。(湖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供稿) |
||||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