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多方 搭平台 建机制——浙江省第二届“现代美镇大家谈”活动见闻


发布时间: 2025-01-02 15:07 信息来源: 省住建厅 浏览次数:

近日,浙江省第二届“现代美镇大家谈”活动在湖州市圆满举行,百余位嘉宾围绕“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视角下,以人为本的城镇更新与可持续发展”主题,多方位学习交流、多维度思路碰撞,共商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发展方向和路径。

整合城乡资源 提升运维效能

基础设施对于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具有基础支撑作用,是乡镇最关心的领域之一。浙江省各乡镇积极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谋划,合理谋划城镇基础设施体系,综合考虑各类设施所需空间,推动各类设施建设集约、集成、高效;积极探索基础设施一体化管理,跨部门整合基础设施建设运维管理,统一调配要素支撑,善于运用数字化方式开展智慧化管理,推进全周期监管。

湖州市长兴县煤山镇党委副书记施利飞从加强镇村联动角度出发,讲述了引导村集体资金参与城镇建设有效弥补资金和人才要素保障的经验。温岭市泽国镇党委副书记王好娴分享了通过数字化平台实现调度运维与前置管控有机结合,提升污水泵站和处理厂运维管理的心得体会。加强水、电、燃气单位之间的协作,优化地下管线并与道路工程同步实施,有效避免重复开挖等方面,宁波市奉化区莼湖街道由衷体会到了这种机制的好处。温州市瓯海区以“污水零直排区建设”为契机,构建市政管网建设维护中心和三个工程建设中心联合组织架构,整合管理资金、人力要素,从根本上解决“九龙治水”低效问题。

坚持以人为本 围绕百姓需求

公共服务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是群众感知度最高的领域,始终是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的重中之重。浙江省各乡镇对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越来越注重“运营前置”,积极探索多主体协商的运营模式,扩大空间资源整合路径,拓宽运营资金渠道,创新精细化可持续发展方式。

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在公共服务设施谋划初期就提前考虑并落实可持续运营要求,目前集休闲娱乐、培训展览、体育赛事、演艺中心、全民健身等丰富业态于一体的织里文体中心运营良好。宁波市象山县墙头镇镇长陈彪分享了将老宅古宅转变为公共书房等运营案例。金华永康市古山镇书记黄立华介绍了以民办中学托管公办中学的做法,为优质教育资源配置提供了创新路径。湖州市安吉县孝丰镇通过减免租金、收益分红的模式引入了知名商业,大幅提升了公共服务空间的自我造血功能。一个个实例典型、一条条“经验之谈”,背后是浙江省坚持以人为本,探索激活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居民各方主体共同参与、形成合力,充分利用市场化运作和社会化服务提升可持续运营能力,实现公共服务的共建、共治、共享、共富。

强化平台赋能 加快产业升级

产业发展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低小散企业整治难、低效用地盘活难、土地空间供应难……提及城镇经济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率,乡镇长们有太多的话想说,大家一致认为应当围绕高效运营“优服务”、锚定赛道“显特色”、产城融合“共成长”三大目标,激发产业发展新动能,为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金华市义乌市后宅街道党委副书记成庆华介绍说,街道积极打造千亩传统产业片区平台建设,支持企业旧厂房扩容改造、建设数字化车间,实现辖区内3个电商园、3个传统制造业产业园全部转型升级,规模以上企业数字化1.0版本全覆盖、7家企业完成旧厂房改扩建规划审批。宁波市鄞州区东吴镇副镇长郑兰介绍了与高校、科研机构联合组建研发平台和创新战略联盟,探索“大学小镇”共建成果转化孵化机制,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台州市黄岩区新前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朱晓龙强调了人才对城镇产业发展的核心作用,建设人才创新创业社区,搭建起链接产业主体和就业人才的新型社群平台,为人才引育打造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

赓续历史文脉 传承人文之光

历史文化遗产不仅是城镇的“根”和“魂”,也是维系居民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的精神纽带,更是建设现代化美镇的情感基础。浙江省各乡镇正在通过现代设计手法整合传统空间要素、构建“文化+”融合发展模式,通过“老场景、新功能”的创新设计,助力历史文化资源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为现代化美镇建设注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持久的生命力。

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大漈乡书记郑迪以由宋韵IP馆“云涧听雨”为引,分享了将大漈罐制作展成、宋韵文化体验、宋朝特色民宿巧妙集合,达到“修旧如旧”的探索实践。杭州市余杭区百丈镇镇长江聪对蔡志忠文化馆、清廉博物馆、青瓷艺术馆等一系列特色新型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落地娓娓道来,实践佐证了文旅融合和艺术乡建并行“驱动的增值效益。温州市苍南县矾山镇副镇长王嫔嫔从革命老区镇特点出发,盘活11栋闲置苏式旧厂房,打造BAC艺术空间数字影像产业基地,贯通“产学研创”全产业链,历史文化遗产融入经济社会发展。

锚定重点片区 解决突出问题

浙江省各乡镇以环境风貌差、存量资源多、配套设施薄弱的区块作为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的重点片区,以存量更新为方法,以整体提质为导向,系统解决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环境风貌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带动全镇域品质提升。

丽水市青田县北山镇副镇长孙习力分享了“张坪村+泉山村”重点片区利用农文旅项目有效盘活资源的实践案例。舟山市普陀区桃花镇依托“桃花岛”“金庸”等IP,将重点片区建设成国家4A级景区。嘉兴市嘉善县大云镇利用低效资产打造邻里中心、村民食堂及养老服务中心等,植入了农旅、研学等崭新业态,为乡村振兴增添活力。

各乡镇在重点片区建设中更加聚焦项目实施、建后运营、特色集成,更加注重提高空间资产利用率,为全镇域提供经验示范,以“小单元”推进“全镇域”品质提升。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