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全力推动物业服务提档升级共建善治“美好家园”


发布时间: 2025-02-14 15:59 信息来源: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浏览次数:

2024年,湖州市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物业管理,坚持改革与创新并进、管理与服务并重、惠民生与提品质并举,通过做好“党建引领、物业监管、为民服务”三篇文章,不断推动物业管理融入基层治理,把民生愿景变为幸福实景。

深化党建引领,协同共治逐步激活

通过交叉任职、业委会组建、专业物业覆盖等措施,夯实协同基础,聚合多方力量,推动共建共治。一是搭建党建引领“共治”渠道。大力推动党建引领社区、业委会和物业企业三方协同共治攻坚破难,开展小区党组织覆盖等8大重点项目。针对小区重大事项,积极推行“五议两公开”议事决策程序。依托美好家园、红色物业、“好小区”建设等载体,建成红柿管家等一批特色品牌,全年建成省级“美好家园”2个、市级“美好家园”10个,其中东郡红树湾小区被推荐申报国家级“美好家园”项目。二是筑牢小区业主“自治”基础。开展业委会(含物管委)组建百日攻坚行动,积极探索在暂不具备业委会成立条件的物业管理区域组建物管委。目前,全市业委会(含物管委)组建率达82.38%。同时,强化业委会人选全过程把关,坚持“四过硬五不能六不宜”标准,实行社区预审、街道初审、部门联审“三审联动”,鼓励“两代表一委员”参选业委会成员。三是强化专业物业“服务”支撑。通过国企、强村公司、品牌民企入驻、周边物业“打包”等方式,推动老旧小区、安置小区等拓展市场化物业服务。南太湖新区实施安置小区物业市场化改革,通过改造提升、以奖代补、停车管理等措施,25个安置小区成功推向市场化。目前,全市专业物业服务覆盖率达92.3%。

强化行业监管,物业管理不断提质

以改革的思路、创新的方法,通过强制度、严监管、抓质效,综合施策,打出物业管理提升“组合拳”。一是强化制度供给。突出物业全过程监管,持续加强政策和制度供给,形成“1+3+N”政策体系,即1个核心条例(湖州市物业管理条例)、3大支撑办法(湖州市市区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实施办法、湖州市市区物业保修金管理实施办法、湖州市市区物业区域相关共有设施设备管理实施办法)、N项配套政策(电动自行车、新能源汽车、小区安全等制度)。二是注重精细考评。升级物业考评标准,结合物业项目年限、服务及收费标准等实行分类考评,将考评结果与项目招投标、项目经理信用评价挂钩,推动末位淘汰,实行电梯安全、消防安全等问题一票否决,全年淘汰更替在管项目51个。深化数字化平台建设,建成物业考评、信息公示、报事报修等功能模块,同步上线手机端南太湖号业主之家应用,实现数字监管。三是突出资金管理。管好用好专项维修资金,创新推出线上预审核,推进资金竞争性存放,让资金使用更便捷、高效、安全。纵深推进住宅小区公共收益规范化管理,开展清资核产、实地核验等,通过全覆盖审计、双U盾管理、“业账社管”,让小区公共收益成为“明白账”。目前,已完成963个小区审计,涉及约2.18亿元,追回公共收益337.42万元、物业经营用房4408.78平方米。

坚持以人为本,为民服务持续升温

以“好小区”建设为契机,重点推动住宅老旧电梯更新、电动自行车集中充停场所建设、物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等,切实把实事办实,让群众可感可及。一是“梯”升幸福感。抢抓政策机遇,积极争取超长期国债资金支持,湖州市获国债支持电梯更新333台、4995万元。出台住宅老旧电梯更新方案、补助标准、拨付流程等文件,创新推出“先备忘录供货、后合同结算”加快更新进度,“国债支持+企业让利+旧梯残值”实现业主“零元”更新。目前,已竣工交付414台,成功让群众“新年乘新梯”,实现了幸福生活“一键直达”。相关工作获央视《焦点访谈》《中国建设报》报道。二是建好充电“棚”。统筹推进电动自行车集中充停场所建设和飞线治理,注重协同联动,强化资金保障,按照“一区一策”有序开展集中整治,累计投入资金达5027万元,完成增建改建1780处,增加充电设施2.1万个,约谈物业企业93家,清理违规停放1.8万辆,劝阻剪除“飞线充电”2038根,切实解决群众家门口停放难、充电难问题。三是绘就好“枫”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成市级物业矛盾纠纷化解指导中心,以吴兴区为试点,整合建设、政法、法院、信访等部门力量,纵向完善市、区、镇街、村社四级联动体系,实现物业矛盾纠纷的源头预防、协同处置、多元化解。试点以来,累计受理物业类诉求10892件、化解8143件,群众满意率同比上升11.43%,入选全市改革“一地创新、全域推广”实施项目。(湖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供稿)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