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市建立“空中城管”新模式 助力城市精细化管理 |
||||
|
||||
海宁市聚焦数智化手段在城市管理中的高效应用,探索低空巡查+地面协同高效响应智慧监管模式,助力构建高效、无感、精细的城市管理新模式。 变“单线检查”为“全盘扫描”。一是数智设施健全。探索数智化手段在城市管理中的高效运用,拓宽城市管理路径。海宁全市布建无人机自动机巢58个,实现100%覆盖适航区域,打造低空无人机3分钟快速响应圈。部署慧眼监控58990路,基本实现居民小区、商业广场、城市道路、农村地区等地面“慧眼”全覆盖。二是监管手段多样。在原有的人巡、车巡基础上,纳入无人机、“慧眼智治”智慧监控、蓝牙感知设备等数字化工具。通过数智化感知补足节假日、夜间人力巡查不足时间段市容乱象证据,结合后台多发问题热力图分析乱象多发区域,对标开展重点巡查。三是监管覆盖广泛。构建林地保护、轨道交通、景区景点、建筑工地、学校周边等10个应用场景,发挥数智化设备智慧感知优势,补足夜间、节假日等监管盲区,例如通过AI算法智能识别犬只形态;无人机高空巡查发现的户外广告隐患、违章搭建问题。 变“多日一结”为“一日多结”。一是“一机”巡查发现。无人机巡航取代地面人工巡查,从地面到高空纵向提升排查效率,防台防汛期间借助无人机快速巡查优势,排查户外广告和招牌设施18226个,发现安全隐患94起并全部完成整改。二是“一键”分析派单。迭代升级市行政执法指挥数字平台,全量收集汇总政务航空、慧眼监控等各类无感监测、预警信息数据,贯通数字(智慧)城管、“大综合一体化”执法监管数字应用等平台,实现各类数字感知线索、预警信息的快速交办。三是“一链”处置反馈。建立“云翼”工作平台,对设摊、广场噪声等问题行为,无需现场处置的,由无人机进行高空喊话劝导处置。对城市管理其它问题行为,需要现场处置的,相关部门、属地镇街接到交办派单后,第一时间到现场处置,处置结果将在统一平台一键反馈。 变“各自为政”为“攥指成拳”。一是机制保障协同快响。保障指挥体系制度化、规范化、高效化运行,先后制定《海宁市行政执法类事件快速处置机制(试行)》《海宁市非现场监管工作联动机制(试行)》《海宁市镇街综合行政执法队信息指挥室标准化建设实施意见》等10项机制制度,确保执法监管事项分类处置快速响应、分级负责协同联动。二是锻造数智城管队伍。贯通基层智治、省“大综合一体化”执法监管、数字(智慧)城管、政务航空等数字应用,借助市镇指挥体系,构建违停抓拍、风险预警、市容巡查、文明养犬一体的数智城管队伍一支队伍。明确快速取证清单,对现场证据易灭失、人力取证不易的证据利用无人机AI、热成像以及固定监控等数字技术取证的26个事项,2024年协助取证固证78起。三是部门联动高效处办。明确住建、自然资源、公安、交通运输、综合执法等8家市级部门及镇街响应处置责任150个事项。工作开展以来,流转处置执法类事项共801项,协同响应率100%;部门联动执法22次,联合执法处置时间从10天下降为3天,效率提升230%。(海宁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供稿)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