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市以“量”解忧 畅行纾困城市交通 |
||||
|
||||
为进一步规范停车秩序,营造整洁有序的市容环境,海宁市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停车管理精细化目标,立足停车资源深挖、停车秩序整治等方面,不断疏通停车堵点、淤点,破解停车难点、痛点,全方位提升我市静态交通管理水平。 一是深挖潜力扩增量。加强部门协作联动,点对点指导属地加强停车泊位科学布点施划。目前,长安镇新建雁塘路货车专用停车场并投入使用;大堤路停车场已完成建设,即将开放运营;春澜路开转封项目已启动开工,计划今年上半年完成改造并将开放运营。梳理低效用地等空间资源,按照“能划尽划、应设尽设”原则,“见缝插针”推进实施停车场建设。2024年以来,累计增设机动车停车泊位1135个,非机动车位6000余个。 二是错时共享挖存量。按照“应开尽开、能开尽开”原则,持续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内部停车场错时共享,最大限度增加错时泊位供给。目前,全市共计27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开放共享停车位1763个,有效盘活存量闲置资源,满足群众停车需求。严格落实各单位规范设置错峰停车共享标志标识,成立联合暗访小组,每月定期摸排报送共享标志标识破损情况并修复,确保错时共享停车真正落到实处。 三是智慧管理提质量。迭代升级海宁智慧停车平台系统,打造集停车诱导服务、车场远程管理、车场(车位)动态信息采集、支付聚合以及反向巡车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智慧停车云平台。延伸平台功能,在城区主要路口陆续安装道路ETC助缴点位共计11处,实现道路停车“先离场再缴费”。在洛塘河公园地下停车场、静安小学地下停车场和学林街停车楼等区域设立5块智慧停车诱导服务显示屏,实时发布空余车位信息,提升重点区域停车畅行度。(海宁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供稿)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