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建设局助力打造建筑垃圾治理新范式


发布时间: 2025-03-18 16:27 信息来源: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浏览次数:

近年来,湖州市建设局紧紧围绕城市精细化管理、生态文明建设等省市局重要工作,以城市绿色低碳发展为重要课题,积极探索建筑垃圾治理新范式,全力构建全过程闭环管理体制机制。

一、加大监管力度,健全治理体系

采取“源头管控、狠抓运输、盯紧处置”的工作方式,全面加大建筑垃圾治理监管力度。一方面,深入开展排查整治工作。聚焦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环节,认真开展溯源管理,强力推进问题整改,集中开展整改情况“回头看”,推动重点问题改彻底、不反弹,同时针对建筑垃圾产生、运输、消纳等关键环节,开展全域问题排查整改。另一方面,加大联合执法打击力度。开展电子转移联单专项执法行动,建立住建、交通、公安、综合执法等部门双线协同联合执法机制,及时解读政策、助企解困,形成“监管+自律”工作合力。2024年,累计开展联合整治13次,处置未运行建筑垃圾电子转移联单案件19件,罚款金额32.85万元。

二、强化数字治理,破解监管难题

建立可追踪、可分析、可优化的全流程智慧化监管。一方面,打通线上应用渠道。推行建筑垃圾处置核准审批事项,拓宽部门联审联批场景,打通“浙里办”服务端渠道,实现全市在建工地建筑垃圾备案率达100%;归集全市建设工地项目、运输企业、运输车辆、消纳场所等基本信息,生成电子转移联单,规范管理建筑垃圾流向,目前已为3155辆清运车辆“赋码”,归集运行电子转移联单超47万单,清理各类建筑垃圾1457万吨,与全年垃圾产生量基本持平。另一方面,提升信息互联互通能力。坚持就近利用、市域统筹原则,建立市县两级区域协调机制,对于突发增量进行线上紧急协调,及时化解短时间供需不平衡问题,推动建筑垃圾全量处置。目前,全市已建有工程渣土消纳场8个,转运调配场20处,资源化利用场所30个,直接利用场所227个,基本满足全市需求。

三、做好民生实事,提升服务水平

聚焦民生痛点,探索新技术、新模式、新场景,以点带面提升公共服务能级。一方面,打造装修垃圾箱体清运模式。在全市215个小区推进装修垃圾智慧化收集、密闭化管理,降低清运过程80%人力成本的同时,有效减少“噪声扰民”“粉尘过多”等民生问题,同时针对部分小区作业车无法进入的问题,引进“走路式”箱体,从源头破解装修垃圾投放难题。另一方面,研发情报预警数字治理场景。打通部门信息壁垒,常态化开展数据共享、研判分析、联动处置,全面收集梳理12345热线、110警情、市民随手拍等建筑垃圾投诉举报信息,结合各类案件规律特点,研发上线“城市反倒”工程渣土治理场景,产出情报线索135条,立案8起,行政拘留9人,获省大数据赋能实战场景比武三等奖。(湖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供稿)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