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庐县分水镇构建“校社联合”模式助力低碳绿色新生活 |
||||
|
||||
近年来,桐庐县分水镇以“校社联合”为创新抓手,聚焦垃圾分类与低碳环保协同推进,通过“教育引领、实践赋能、全民参与”三位一体模式,构建政府主导、学校联动、社区协同、家庭融入的共治格局,全镇垃圾减量成效显著,低碳生活理念深入人心。 机制创新强引领,构建校社协同“主阵地”。教育是民生之基,深化教育领域机制创新是垃圾分类长效化、常态化的重要保障。分水镇整合辖区教育资源与社区治理力量,建立“1+N”校社机制,联动全镇9所中小学、3个社区及社会组织,组建“低碳先锋联盟”。制定《“校社联合”垃圾分类行动方案》,明确“课程共建、活动共办、成果共享”目标,将垃圾分类纳入学校德育课程体系,推广《低碳生活实践手册》等校本教材,开设“环保课堂”120余场次。同时,联合社区设立“环保实践基地”,通过“校社”结对模式,实现资源互通、责任共担。 多维实践促转化,打造减量降碳“新场景”。为实现垃圾分类提质增效,分水镇通过“教育+实践”“志愿+长效”“科技+低碳”三大行动做好“加减法”。开展“垃圾分类进校园”系列活动,利用主题班会、知识竞赛、创意手工赛等形式,组织参与“社区垃圾分类督导日”“变废为宝工坊”等实践活动,覆盖师生6000余人次;推出“低碳积分卡”制度,组建“环保小卫士”“银龄督导队”等志愿队伍,开展“垃圾分类星级家庭”评选,激励学生带动家庭参与。同时,推广智能回收系统,依托数字平台加强垃圾溯源管理;联合学校开展“旧物改造大赛”等特色项目。 全域辐射显成效,擘画绿色发展“同心圆”。在分水镇“自己家园自己管”的主人翁意识不断巩固,“美家美德”品牌不断擦亮。2024年,镇党委围绕桐庐县“富美100”要求,开展“五清五美五化”活动,结合“校社联合”模式,社区垃圾分类正确率从75%提升至90%以上,居民参与度显著提高,社区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全镇生活垃圾总量同比下降18%,资源化利用率提升至92%,低碳环保实践覆盖全镇社区(村),形成了可复制、可持续的绿色发展经验,垃圾分类习惯实现了从“被动约束”向“主动践行”的转变。(桐庐县综合行政执法局 供稿)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