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加快促进历史文脉与城市更新融合 构建共生治理新范式


发布时间: 2025-03-27 15:14 信息来源: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浏览次数:

近年来,湖州市秉持“保护与发展双轮驱动”战略理念,以系统性保护体系升级、创新性活化利用实践、长效化机制建设三大核心举措,创新构建历史文化保护三维治理模式,通过将保护维度前置融入城市更新顶层设计,实现历史文脉传承与城市发展动能的空间叠合与价值共生。

规划引领强体系,多维拓展延内涵。一是持续推动规划编制。全面启动市、县两级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专项规划和8个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工作,湖州名城保护规划通过省级评审并正式上报至住建部审查,推动长兴上泗安村保护规划获省人民政府批复,形成梯次推进的规划实施格局。二是不断完善名录体系。落实“空间全覆盖、要素全囊括”保护要求,将“千万工程”展示馆、景溪水电站等具有新时代特征的重要建(构)筑物纳入保护名录,实现历史文化遗产全时段、全要素动态管理。截至目前,全市历史建筑总量达466处。三是不断探索更新路径。以《湖州市中心城区品质提升城市设计》为指引,聚焦老城核心区等重点片区,开展小规模、渐进式更新。重点推进中心城区夜游长廊等文旅项目建成投运,启动“青绿游廊”步道建设,推动实现历史风貌保护与城市功能升级的有机统一。

以用促保汇民力,筑牢底线保安全。一是以活化利用促进老宅新生。完成全市466处历史建筑建档测绘,创新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历史建筑修缮利用机制,南浔桂氏旧宅等历史建筑转型为家风馆、非遗工坊等公共文化空间。全市历史建筑活化利用率超78%。二是以文旅融合复兴古镇集群。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系统推进80处传统建筑保护性修缮,深度融入运河文化、丝绸文化元素,构建“文化保护—业态植入—品牌运营”全链条管理机制。南浔古镇通过沉浸式文旅场景打造,年度游客接待量突破2000万人次。三是以协同联动守牢安全底线。借助省白蚁防治专项活动,组建古建保护、生物防治、数字监测等多学科专家技术团队,有效控制白蚁种群密度。截至目前,完成40个传统村落、83处历史建筑综合治理,其中小西街白蚁防治工程等3个项目获评全国示范项目。

机制创新固根基,制度深耕抓落实。一是体制与机制并重。以名城保护规划修编为契机,推动业界与学界常态化合作,逐步构建大保护格局。通过专项联合督查及“回头看”,不断夯实监督检查制度。截至目前,先后10余次赴区县督促整改历史建筑挂牌、消防安全等问题20余个,均已完成整改。二是保护与发展并举。在高质量完成历史文化名城专项体检的基础上,全面开展保护传承工作。印发《关于加强涉及文物保护单位建设项目联动审批监管工作的通知》《湖州市历史建筑实施原址保护审批等三项行政审批工作指引》,进一步强化联动审批监管。三是宣传与实践并行。以“选树、宣传、实践”为抓手,厚植文化软实力,小西街改造利用做法成效入选住建部首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可复制经验。同时以游线、绿廊等为媒介,串联、展示历史文化遗产,截至目前,“菰城之源”等7条游线入选省级共富风貌游线名单。(湖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供稿)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