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上城区紫阳街道推动垃圾分类进校园 延展绿色环保文明理念


发布时间: 2025-03-04 16:45 信息来源: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浏览次数:

为深耕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杭州上城区紫阳街道紧握校社联动之钥,精心织就垃圾分类教育全链条。携手社区与学校,发动星级达人、志愿者等力量,开展“垃圾分类进校园”系列宣传活动,引领师生步入勤俭节约、垃圾分类、低碳环保的绿色生活轨道,推动环保理念从校园向家庭、社区延伸,形成独具特色的基层治理新模式。

构建多维教育体系,打造沉浸式成长课堂。依托新学期教育契机,紫阳街道与中小学携手,整合教育资源,匠心打造“三维融合”课程体系。娃哈哈双语学校独辟蹊径,中外教师联袂授课,借晨会宣讲、班会探讨、情景模拟之翼,实现垃圾分类知识班级全覆盖。胜利实验小学则构筑“理论+实践”双轨模式,匠心规划“跟着垃圾去旅行”研学路线,让环保种子在劳动实践中绽放新绿。

创新网格化管理机制,激活师生共建动能。紫阳街道创新网格化管理机制,激活师生共建活力。构建“三维一体”校园治理体系,升级硬件设施,实施标准化投放点改造;组建“绿色督查团”,推行“红黄绿”动态评价,激发自治热情;推行积分兑换,开发环保数字账户,让分类成效一目了然。通过“日督导、周公示、月评优”闭环管理,营造“人人争当监督员”的浓厚氛围。

搭建校社协同平台,构建长效实践网络。校社协同平台应运而生,长效实践网络蔚然成风。紫阳街道创建“示范校+社区”联动机制,以建兰中学为圆心,辐射周边社区。推出“行走的课堂”,让学生亲历再生资源企业探访、老旧小区改造调研等实践,拓宽视野。培育“潮伢儿”志愿品牌,搭建“学生-家庭-社区”三级服务链,通过垃圾分类议事会、楼道微改造等项目,让青少年成为社区治理的生力军。创新“职业体验日”,开设垃圾分类督导员、环保工程师等岗位,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

深化党建引领机制,构建共建共治格局。成立校地联合党委,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实施'党员教师进社区'计划,组织党员教师认领社区环保项目。打造'紫YOUNG'成长营,开发青少年社区治理实训课程,通过'红色议事厅'模拟社区决策过程。建立'家校社'三方联动平台,形成'发现问题-协商方案-落实整改'的闭环管理,共绘治理蓝图。(杭州市上城区紫阳街道 供稿)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