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秀洲区积极探索潮汐摊位“三三工作法” |
||||
|
||||
嘉兴市秀洲区坚持以“疏堵结合、精准服务”为导向,创新推行“三定布局、三维管理、三重实效”工作法,积极引入流动摊贩管理新模式,于嘉兴国家高新区(高照街道)试点设置工地潮汐摊位,探索推动“潮汐经济”与城市管理深度融合。 三定布局:锚定工地“需求点”,织密便民服务网。综合考量工地分布、道路流量、市长热线和基层智治平台数据等因素,联合相关部门开展实地调查,找准痛点,精准施策。一是定区域,划设“规范经营带”。结合交通、应急、人流需求量等,在高科路和培德路设置8个在建工地,辐射1000余名务工人员,实现“摊位有界、经营有序”。二是定业态,对接“民工刚需链”。经营摊位以快炒简餐为重点,同步引入周边农户自产农产品、果蔬饮料等便民品类,既满足民工“正餐吃饱又吃好、下班顺路购果蔬”的日常需求,又为流动摊贩提供合法经营平台,实现“便民、兴业、助农”三重目标。三是定时间,错峰“潮汐经营期”。根据工地施工时间,灵活设定经营时段:午餐摊10:40-13:00、晚餐摊 17:00-18:30,通过“错峰开市、定时休市”,避开车辆进出高峰期,维护周边交通秩序。 三维管理:构建“全周期”机制,守护文明烟火气。通过构建潮汐摊位管理体系,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凝聚精细化管理强大合力,共建环境改善、工人便利、摊贩增收的多方共赢良好局面。一是责任清单化,筑牢管理硬约束。推行“一摊一桶一垫”准入标准,制定《便民潮汐摊位临时管理办法》,提出“四不得、两做到、一必须”,明确“卫生三包、时段严守、安全合规”,确保“摊在地净、摊走场清”。二是服务增值化,搭建沟通软桥梁。实施“红黄牌”警示制度,对首次违反管理规定摊主以教育引导为主,累计收到3次警告,取消准入资格。定期收集意见建议,实时解决运行问题,变“被动执法”为“主动服务”。三是机制长效化,打造共治生态圈。将每日巡查监督与定期全面检查相结合,加强开市前规划引导、经营中秩序维护、闭市后清洁督导的全流程监管,推动“试点经验”向“长效机制”转化。 三重实效:小摊位撬动“大民生”,解锁治理新效能。便民潮汐摊位的试点落地,是“末端执法”向“主动服务”转型的生动实践。一是便民实效看得见。潮汐摊位的设置摆放,不仅为流动摊贩提供了规范经营点位,更让工地工人实现了就餐便利,极大程度上缓解了长期以来占道经营与消费需求之间的矛盾,好评率100%。二是秩序实效摸得着。试点以来,附近流动摊贩问题投诉量同比下降60%,有效提升了市容市貌,,实现“摊齐、地净、路通”。三是治理实效有提升。便民潮汐摊位管理模式的创新,实现了流动摊贩的管理由“堵”向“疏”的转变,构建了政府、部门、摊主共同参与的城市治理新格局,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嘉兴市秀洲区综合行政执法局 供稿) |
||||
![]() ![]() |
||||